新闻动态
美国撤梯荷兰坠坑!中国硬核反制欧洲汽车业,英媒:谁才是真父母?
2025-11-22
一场突如其来的强取豪夺,却换来了一次精准到毫米的反制。荷兰政府大概自己也没想到,本想替美国大哥办点事,结果一脚踩进了自己挖的坑里,顺便还把整个欧洲的汽车产业给拖下了水。
这事闹得,连英国媒体都忍不住出来调侃,说如今的中美关系就像是家里的“父母”,而欧洲倒像个夹在中间、不知所措的“孩子”。话虽然糙,但理不糙,这次风波把这个现实摆得明明白白。
故事的开端极具戏剧性。就在今年9月底,美国商务部刚甩出一个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穿透性规则”,荷兰那边立马就“心领神会”了。第二天,荷兰经济部长翻出了一部1952年的老旧法律,闪电般地冻结了中资企业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的资产。
这套组合拳打得又快又狠,先是强行把公司99%的股份交给第三方托管,紧接着法院火速出手,罢免了中方任命的CEO张学政。前后不过几天时间,一家合法经营的中企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理由嘛,说辞换了好几个,一会儿是担心“技术外流”,一会儿又怕“工厂搬迁”,反正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但谁能想到,反转来得比翻书还快。就在荷兰为自己的“果断”沾沾自喜时,中美在釜山会晤,特朗普政府和中方达成了一揽子协议。其中一条,就是美方暂停实施那个所谓的“穿透性规则”一年。这一下,荷兰彻底傻眼了,自己替人冲锋陷阵,结果人家正主在后面握手言和了,连个招呼都没打。梯子被抽,荷兰就这么孤零零地被晾在了半空中。
面对这种不讲理的行径,中方这次没选择忍气吞声。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子公司很快就采取行动,停止向海外供应部分关键的芯片元件。这记回马枪,直接戳中了欧洲制造业的要害。
可别小瞧了安世半导体这家公司。它生产的虽然多是基础芯片,但小到车灯雨刷,大到发动机控制单元,全都离不开它。它在全球基础芯片市场的份额,足足占了将近一半!整个欧洲近九成的汽车电子元器件,都或多或少依赖它的供应链。
断供的后果立竿见影。没过多久,德国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生产“高尔夫”车型的工厂就被迫停摆。宝马、奔驰、雷诺这些汽车巨头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寻找替代品,却发现短期内根本找不到。一时间,欧洲的汽车工业,这台隆隆作响的巨型发动机,眼看就要断油熄火了。
芯片风波只是冰山一角,它暴露的是欧洲产业背后更深层次的依赖。为什么一颗小小的芯片能让整个欧洲如此被动?答案就写在欧盟自己的报告里。
数据显示,欧洲高达98%的稀土需要从中国进口。发展电动车所必需的锂、钴、镍等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也几乎被中国牢牢掌握。就连荷兰引以为傲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其生产也离不开中国提供的高性能稀夫玻璃和磁铁。
之前中国只是依法对稀土出口进行规范化管理,欧洲的高端制造和绿色产业就已经感受到了寒意。这次芯片事件,更是把这种“卡脖子”的风险活生生地摆在了台面上。
现在的皮球,完完整整地踢回了荷兰这边。它刚完成大选,新政府一上台就要面对这个烂摊子。如果继续硬扛,德国法国的汽车大佬们第一个不答应;如果低头认错,把抢来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还回去,那政府的面子往哪搁?
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博弈,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业纠纷。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谁掌握了核心环节,谁就掌握了话语权。那种以为中国还会像过去一样,为了“大局”委曲求全的想法,显然已经过时了。当别人不按规则出牌时,我们也有的是反制手段。对于欧洲而言,或许真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在一个相互依存又充满博弈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真正独立自主的位置。毕竟,没人会永远容忍“熊孩子”的胡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