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全球货币支付榜:美元47.79%,欧元22.77%,人民币多少?

2025-11-22

全球货币支付排名大洗牌! 人民币悄悄干了一件大事

最近国际支付市场传来一个消息:人民币把加元挤到第六,自己成功跻身全球前五。 这个变化看似不大,却让整个货币江湖的格局发生了微妙改变。

美元依然稳坐头把交椅,份额高达47.79%,几乎占了全球支付的半壁江山。 欧元虽然排在第二,份额已经跌到22.77%。最让人意外的是人民币,这个来自新兴市场的货币,居然在老牌货币的包围中杀出重围。

要知道在2011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还不到1%。 这十几年间,它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 虽然偶尔会有小幅回落,整体趋势一直向上。 这次超越加元,可以说是量变积累到质变的结果。

SWIFT的数据显示,9月份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长了15.53%,而所有货币支付总额只增长了6.74%。 这样的增长速度,让人民币的排名自然上升。 不过,这个数据背后还藏着更多故事。

SWIFT作为全球金融信息的“传声筒”,其实有个很大的局限性:它只统计通过自己系统传递信息的交易。 这就好比一个只统计通过主干道的车辆,却不计算乡间小道的交通监测系统。

人民币的真实交易规模其实被严重低估了。 在中国国内,企业转账和个人付款都通过网银互联、大小额支付系统这些渠道完成,根本不会经过SWIFT。这部分交易规模庞大,却完全没被统计进去。

,中国有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 这个系统既能传递信息,又能处理资金清算。 如果两家银行都是CIPS的直接参与者,它们的客户交易时根本不需要经过SWIFT。 截至今年9月底,CIPS的直接参与者已经有184家,间接参与者超过1500家,业务覆盖近190个国家和地区。

欧元区的数据其实有点“水分”。 比如德国和法国之间的贸易,本来就是区域内交易,却通过SWIFT传递信息,被算进了国际支付份额。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的两个部门内部转账,却被算成了对外业务。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崛起,离不开中国经济的支撑。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贸易中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是东南亚和中东的客户。

做外贸的朋友告诉我,现在对方主动提出用人民币付款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样不仅省去了兑换美元的麻烦,还能避开汇率波动的风险。 这种实实在在的需求,推动着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

CIPS系统的发展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个2015年上线的系统,刚开始参与者不多,业务范围有限。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国外银行加入进来。现在欧洲和东南亚的金融机构,都能通过CIPS办理人民币跨境支付。

受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很多企业更愿意选择稳定的结算渠道。 CIPS不依赖其他国家的金融系统,安全性更高,自然成为不少企业的首选。 这种趋势从CIPS交易规模的稳步增长中就能看出来。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表现,也反映了全球货币格局的变化。 英镑和日元这些老牌货币,近年来后劲不足。 英国经济复苏乏力,日元持续贬值,这些都影响了它们的国际支付份额。

美元的霸主地位虽然暂时无人能撼动,多极化的趋势已经显现。人民币作为新兴市场货币的代表,正在逐渐改变游戏规则。 这种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经过长期积累的结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达到2.88%,稳居第五位。 这个数字比2016年时增长了超过270%。

在投资领域,境外主体持有的人民币金融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 人民币债券和股票都被纳入全球主流资产交易指数。 这些数据都说明,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

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近期推出的“双柜台模式”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 这个模式让投资者可以自由选择用人民币或港币交易,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了更多便利。

虽然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与中国经济的规模还不完全匹配,差距正在缩小。 这个过程就像长跑,不需要冲刺,只需要保持稳定的节奏。 每一步前进,都是建立在实体经济支撑的基础之上。

全球货币支付市场的竞争从未停止,每个百分点的变化都值得关注。 人民币这次排名的提升,只是一个新起点。 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数字更加精彩。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爱电竞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