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普通投资者赚不动?另类玩家如何股市逆袭
2025-11-21
另类投资者做“傻子”反而更自由?
说到股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操作要灵活,买卖得机智,然后有的甚至还觉得要频繁“高抛低吸”才叫会玩,这世界上真的存在完全不这样操作的人,比如我,还有部分同类,其实也挺有意思的,,我们这些另类,总能引发一点思考。
市面上的主流策略,不是追热点,就是研究技术线,我的做法却很简单,也很纯粹,不做t,不碰打新,不融资融券,甚至不设目标价,更不会因为一些突发利好或者利空就手忙脚乱,有时这种“佛系”作风,在同龄的投资者里面,估计都排得上号。
这种方式,有人会觉得很呆板,甚至,之前有朋友就直接评价,说我是“僵尸盘”,但我倒觉得,这反倒让我更专注,我不会盲目跟风,然后也不会被短期情绪左右,自己的心态总是比较平和。
举个现实案例,比如巴菲特,他老爷子做投资也是出了名的稳,很多人觉得他的策略不花哨,他的耐力和长期坚持,反而让他成为传奇投资人,再最近几年,国内有些基金经理,比如张坤,他也被戏称是“躺平型”投资者,就算跌了也不频繁换仓,结果,长期看下来,回报率并不差。
既然说到这里,或许大家会问了,这么做有没有数据支撑?有的,摩根士丹利曾经追踪分析过美国一批高频交易者和长期持有者的收益率,发现,后者平均年化收益率竟然更高,虽然,短期波动摔打得狠了点,长期复利的威力其实更强。
不错,持股过程中,回撤其实是难以避免的,2022年美股科技股动不动就腰斩,有些投资者频繁割肉,结果追高杀低,最后亏得更多,那些咬牙持有的人,到了恢复行情时,却能取回大部分失地,因此,有时你越想躲,越容易掉坑里。
很多投资者,喜欢预测市场底和顶,特别是新手,总想着低买高卖,数据显示,普通人真能精准做到这一点的,几乎没有,Morningstar一项调研就发现,普通基金投资者由于频繁换手,实际最后获得的收益率比基金本身的长期年化回报要低2-3个百分点,可见,频繁交易并不真有效。
不回避回撤,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免受情绪影响,市场里最大的敌人,其实常常是自己,焦虑的时候容易手抖卖飞,贪婪的时候盲目加仓,而你若是能够“装傻”,对短期波动视而不见,长时间下来,心理负担反而轻得多。
这样走自己的路,别人会看不懂,比如家人会劝,我也被笑过是“真傻”,甚至身边人经常说我不合群,我想,正因为能坚持自己的节奏,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反倒活得自然,心态也更阳光。
有人说,这算是一种反身性智慧,是在市场不确定性下,选择了确定的人生态度,这背后的逻辑也不复杂,只要你相信企业成长,明白经济周期是常态,回撤和牛市都只是过程,做“傻子”,不代表放弃判断力,而是专注于耐心和自信。
投资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能坐得住,前提当然是你的选股和判断本身足够扎实,你还要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否者,迎风乱投,傻劲也白费。
反过头来这种极简策略,给了我时间,让我去生活,去做别的有趣事情,还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大多数真正的高收益,都是熬出来的。
反思一下,是不是有太多人,过度关注短期波动,却忽略了长期积累的力量?最后,我想说,也许市场从不奖励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反倒是那些“装傻”坚持自己节奏的投资人,拥有了更多自由和淡定。
你觉得呢,投资真的需要那么聪明,还是需要一点“傻”,用时间去证明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