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盛宣怀的孙女恪守爷爷的教诲,亲历了豪门中的悲欢离合,历经无数磨难,始终很从容
2025-10-26
述晚清首富盛宣怀家族的传奇,犹如一片花瓣轻柔飘落,便在世间激起层层涟漪。
盛宣怀的一生,儿嗣满堂,然而,他心中总有一丝遗憾,那就是他的嫡子们未能兴旺发达,成年后仅有一位脱颖而出,那就是昔日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盛老四”——盛恩颐。
盛宣怀历经三段婚姻,首位妻子董氏为他诞下三子三女,遗憾的是,三个儿子皆不幸早逝。次室命运多舛,仅育有一女便香消玉殒。而盛家真正之福,则在于盛宣怀后来迎娶的庄夫人。她不仅享有盛家的巨额家产,见证了家族的辉煌盛世,更成为上海静安寺路盛家老宅的实际掌舵人。
庄夫人的子女并不众多,仅有一儿一女,遗憾的是,那名儿子不幸早逝。存留的唯一儿子,便成为了盛家唯一的嫡传血脉,而他的名字“恩颐”,更是由慈禧太后亲自赐予,颇具殊荣。
“盛恩颐”,这个名字透着庄重与尊贵之气。对于这位嫡出之子,盛宣怀曾悉心培育,期望他能够继承家业。在学业、婚姻乃至事业的道路上,他都投入了极大的心血,精心规划,力求无遗。
在晚清民初之际,各大家族间纷纷热衷于结为姻亲。盛宣怀作为家中的嫡传子孙,挑选的联姻对象正是当时另一位显赫的豪门——孙宝琦家族。
孙宝琦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孙诒经乃咸丰年间的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曾历任户部、礼部、吏部侍郎,一生致力于京城仕途,与朝廷关系密切。
孙宝琦在乱世官场颇具能力。凭借父亲的荫庇,他得以在官场崭露头角,三十余岁便蜕变为晚清时期的外交名臣。1902年,他受命出使法国,此后不久,又肩负重任,前往德国。
任职于驻法公使期间,孙宝琦曾实施了一件广为人知的壮举。
当时,一位来自湖北的留德学生王发科,因参与兴中会而遭受了满族学生的言语恐吓。王发科性格胆怯,为了摆脱这种威胁,竟不惜做出背叛之事,与汤芗铭共谋,窃取了孙中山的文件包,其中藏有重要机密文件以及兴中会会员的名册。
王发科本意图借助孙中山的公文包,以戴罪立功之机,一跃而起,迈向显赫。然而,当他将公文包呈交至驻法公使馆时,孙宝琦并未如预期般严加查问,反而斥责他退回文件包。更出乎意料的是,孙宝琦即刻派人秘密致信正于法国进行革命活动的孙中山,警示他“速速逃离,危险将至”。
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孙中山提供掩护,孙宝琦之所以这么做,并非源于他思想上的先进性,而是因为他具备非凡的圆滑手腕。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深谙审时度势,巧妙地在各方势力间周旋,从而获取了双边的利益。
因此,在释放孙中山之后,孙宝琦紧接着便借此事件巧妙地发挥,向当时执掌权力的庆亲王奕劻献上诚挚的忠诚。
庆亲王奕劻对孙宝琦极为器重,为巩固关系,他进而采取联姻之策,有意促成自家五公子载伦与孙家千金结为姻亲。
孙宝琦深知奕劻的财富堪比乾隆朝的和珅,因此不敢轻易应允。
他战战兢兢地告诉奕劻:“我哪里敢将女儿许配给王爷府上?实在是无力承担嫁妆的费用!”
奕劻轻声一笑,接着对孙宝琦安抚道:“请稍安勿躁,待时机成熟,我会派人将物件于晚间送至府上,届时新媳妇入门之时,自会一并带来。”
孙宝琦的二女孙用智携着实质上的嫁妆,踏入庆王府成为其儿媳。此婚事甚至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关注。孙宝琦在担任公使期间回国拜见慈禧,太后发现他身边陪伴的少女,便询问其身份。孙宝琦回答,那是他的长女孙用慧,自担任法国公使以来,一直随他身边接受教育。慈禧太后对孙家女儿所展现的规矩与见识感到欣赏,便询问她的婚事。孙宝琦透露,她已许配给了盛宣怀的嫡长子。听闻此事后,慈禧太后略显遗憾地补充道,希望将来能将孙家的女儿纳入宫中。
在清朝灭亡之际,孙宝琦并未效仿盛宣怀般绞尽脑汁,以图保全家族基业。身为昔日清朝的臣子,他凭借着八面玲珑的交际手腕,为自己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在多届北洋政府任职期间,他屡次担任要职,甚至一度执掌内阁总理之位,无疑是旧臣中跃升为显赫人物的佼佼者。
盛家之嫡传独子与孙氏家族的长女喜结连理,此事在当时,双方家族均感欣慰,并满怀期待,对这对新人寄予了无尽的厚望。
1912年,盛恩颐与孙用慧的初女生,盛冠云(字盛毓青),在盛家老宅降生。不久之后,盛恩颐远赴英国深造,其妻孙用慧亦随行,担任伴读之职。
于盛家老宅,盛冠云与祖父盛宣怀共度了将近五载时光。彼时年幼,她对老宅的一切都只能模模糊糊地感知,似懂非懂。然而,有两桩往事,却牢牢地刻在了她的记忆之中,成为她一生的记忆。
她所述,那是对血脉深处记忆的传承,仿佛铭刻于灵魂之深处。
自幼,盛冠云就圆滚滚的,脸颊如同鲜艳的红苹果。她的爷爷盛宣怀对她疼爱有加,常爱抚她的脸颊,戏言道:“你看,你脸上肉嘟嘟的,而爷爷却已没有了往日的丰腴。你愿意割一些脸上的肉分给爷爷吗?”
小冠云并未察觉到祖父正是在与她逗乐,她惊恐地掩住脸颊,声音颤抖地说:“不行,不行,我怕会痛!”
庄夫人,这位慈祥的奶奶,深知祖孙间的打趣之道,遂也笑意盈盈地加入了其中。她轻声对小冠云说道:“既然爷爷开起了要吃你肉的玩笑,那你就应了他的要求吧。但别忘了,你可以提出一个小小的条件,就是用同样大小的珍珠来交换。当然,你也清楚,这世上并无如此巨大的珍珠。”
小冠云闻言,立刻奔到爷爷的膝边,央求爷爷取出那颗大珠子,用以割破她的肌肤。
爷爷未拒绝小冠云。
数日后,爷爷将一枚鸽子蛋般大小,边缘镶嵌着一圈璀璨钻石的精致别针交至她的掌心。
小冠云跳跃。
此刻,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这些珠子,是赠予你的。然而,你必须牢记,自幼便应养成言出必行的习惯,坚守信用。对于无法实现的事,切勿轻易承诺;一旦许下诺言,务必全力以赴,予以完成。将来若你失信于人,并非所有人都能如爷爷这般的宽容与谅解……”
这颗鸽子蛋般大小、熠熠生辉的珍珠别针,盛冠云始终视若至宝,珍藏在心底。每当她取出它时,心中总会涌起对爷爷往昔教诲的深切回忆——
一诺是千金。
话不能随便讲。
在盛冠云的幼年时光里,她的祖父盛宣怀在卸任归隐之后,于宅邸中豢养了众多骏马。每当晴朗无云的美丽日子里,他总会携她乘坐马车,悠然外出,尽情享受这风驰电掣的畅快时光。
盛冠云由此铭记了一对驰骋如风的俊美枣红宝马。
一日,爷爷再度计划与她一同享受郊游的乐趣,然而小冠云惊讶地发现,门前停着的竟是一辆朴素的单马车,她心爱的那对枣红宝马已不知所踪。
“我就是要乘坐宝马,这辆不行!”小冠云大声宣称,坚决不肯登上那辆车。
爷爷目睹此景,顿时怒火中烧,毫不犹豫地抱起小冠云,径直将他塞进车内。他挥动着手臂,重重地拍打了几下孩子的臀部,接着叹道:“你这般年纪,虚荣心却如此强烈,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呢?今日不得不好好教训你一顿。”
自那以后,那对曾经闪耀在老公馆前的枣红宝马,便在小冠云的视线中消失无踪。
小冠云困惑地询问爷爷:“那辆炫目的宝马车去哪儿了?”
爷爷曾言:“那辆漂亮的宝马不见了!若你沉溺于虚荣,未来恐怕会失去更多宝贵之物。”
盛冠云事后反思,或许是因胆怯而担忧失去,爷爷的那句教诲她当时便领悟,且铭记于心。遗憾的是,盛家之人多沉迷于放纵不羁,对一切漫不经心,不懂得敬畏,亦不懂得珍惜,以至于后来失去了许多宝贵之物。
1916年4月27日,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在上海这片繁华之地与世长辞。
盛家当年在上海滩举办的这场声势浩大的丧事,其规模甚至超越了国葬,耗费了高达三十万大洋。盛冠云仅记得那披麻戴孝的悲痛场景,以及绵延十里之遥的送葬队伍。
她不知爷爷去世的意义。
成年之后,她方始领悟,昔日报纸所载的“盛宫保大出丧”,实则预示着一个家族的缓缓谢幕。
汉冶萍煤矿,作为盛宣怀生平最具代表性的洋务事业,亦堪称盛家最为宝贵的产业。此矿的前身,即大冶铁矿与汉阳铁厂,最初由晚清重臣张之洞所创立,属官督商办性质。遗憾的是,由于连年亏损,企业运营陷入困境,最终不得不请来实业界的翘楚盛宣怀接手。
盛宣怀接手后,初期因招商不足,便以身作则,率先投入了自己三分之一的资产,即五百万两银子,以此树立典范。至辛亥革命前夕,汉冶萍煤矿已壮大为业界的巨头,员工人数超过七千,年产量钢材近七万吨、铁矿五十万吨、煤六十万吨,其产量已占满清政府全年钢产量的九成以上。
在盛宣怀离世之际,他将盛家最为宝贵的产业传承给了其嫡长子盛恩颐。
遗憾的是,盛恩颐竟沦为了一个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十足的纨绔子弟。
在金山银山的熏陶下长大的盛恩颐,对克己守业一无所知。对他而言,生活的真谛不过是尽情挥霍,沉迷于鸦片烟云,以及纵情于豪赌之中。
上海滩的第一辆进口奔驰,便由他购得。其车牌之显赫,租界牌照赫然是4444,而国产牌照则仅为数字4。在那段岁月里,每当人们一瞥他那辆奔驰,便知盛家四少爷驾临。
在汉冶萍的经营之下,那并非家族产业的传承,反而成了挥霍无度的资本。正值壮年的那些岁月,他常沉溺于烟榻之上,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审阅着文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需要批阅的文件日渐减少,日间他常常沉睡,直至午后四五点方才醒来。一旦遇到需用钱的紧急情况,却发现家中现银不足。此时,他便会采取盛家祖传的计策,随意挑选一两件古董,前往当铺典当,以换取所需的资金。待到翌日天明银行开门之际,他便会派遣专人前往当铺,将古董赎回。
若非他沉溺于豪赌,或许那些笑谈能够伴随他度过一生,然而一场赌博却足以赔尽整条街巷的家产,那般笑料便不复存在。因此,在抗战爆发前夕,他所分得的家业几乎悉数被他挥霍一空。
盛冠云对父亲的持续挥霍与家族日渐衰败的记忆,总是笼罩在一片灰暗与朦胧之中。若问其因,她直言那时父亲与她相隔甚远,她既看不清,也不愿去直面这残酷的现实。
那段青春时光里,最深刻、最令她终身铭记的回忆,莫过于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她于伤兵医院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硝烟中,盛冠云年仅二十岁。彼时,英勇的十九路军毅然奋起,浴血沙场,誓死捍卫大上海。伤病员众多,以至于各医院人满为患。在这紧急关头,宋庆龄与宋霭龄两位姐妹挺身而出,号召上海各界士绅共同创办民间伤兵医院,以实际行动助力抗战。
盛冠云的姑母,盛关颐女士,与宋家姐妹之间关系尤为亲近。这源于早年,在盛家宏伟的公馆中,宋霭龄女士曾担任过盛关颐女士的家庭教师,自此两人便保持了数十年的深厚友谊。宋子文先生留学归国后,担任盛恩颐先生的英文秘书,亦是得益于这份渊源。
彼时,上海各界纷纷响应宋氏姐妹的倡议,盛关颐亦不甘人后,遂召集盛老四、盛老七,共同集资创办了一所伤兵医院。医院的主要医生由宋家三姐妹的表兄牛惠霖、牛惠生兄弟担任,他们均为上海滩上知名的西医专家,分别专攻内科与外科。他们的夫人以及盛家子弟亦积极参与其中,能者护理,不能者则负责为伤兵喂食、打水洗脸,甚至代写家书。
随着战事的演进,伤病员人数不断攀升,战场上那惨烈的景象愈发令人触目惊心。
盛冠云事后忆及,那些伤病员中不乏十五六岁的少年,目睹他们那血肉模糊、支离破碎的身躯,聆听他们痛苦的呻吟,心中无不为之碎裂。初见那鲜红之血,起初是恐惧所笼罩,然继之而来的是愤怒与爱国之情的激荡。
直面鲜血,对盛家子弟残酷。
然而,这段经历如同洗礼,赋予盛冠云以面对人生苦难的坚韧与成熟。
在抗战即将取得胜利的1944年,32岁的盛冠云与比她年长九岁的知名兽医舒叔培在上海举行了婚礼。盛冠云的晚婚,折射出盛家日渐衰落的一角。她既未能攀上高位,亦未甘于低就,最终只得选择了最为稳妥的婚姻,而非那般显赫荣耀的道路。
盛冠云的公爹舒修泰,堪称盛家的资深“元老”,自22岁起便受到盛宣怀的青睐,被委以重任,赴汉口深造邮政知识。十年光景流转,盛宣怀创立了汉冶萍公司,舒修泰凭借其出众才能,成为得力助手,始终在关键岗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盛冠云曾如此回忆,她的公公舒修泰,一位传奇人物,他曾成功平息了举世瞩目的安源煤矿大罢工。1916年,盛宣怀爷爷离世,汉冶萍公司董事长一职由外公孙宝琦担任,总经理则由父亲盛恩颐执掌。面对接连不断的煤矿罢工,他们一度显得不耐烦,甚至调动军队进行镇压,却适得其反。关键时刻,是公公舒修泰挺身而出,通过谈判与调解,成功化解了危机。他的这些举措,赢得了刘少奇的赞誉。
数年之后,刘少奇依然对舒修泰印象深刻。听闻他此后长年失业,家中有众多子女,生活颇为拮据,便特地关照上海市委,为他安排了上海文史馆的工作,每月提供65元的生活津贴。
苏州留园冠云峰
然而,对于这样的家庭背景,在盛家看来,悲剧似乎成了不可避免的一场宿命。
打头的是盛恩颐。
抗战胜利之际,盛恩颐的经济状况已颇为拮据。彼时,他与李鸿章那位同样失意后裔李厚,共处落魄之境。常于街头漫步。一日,至襄阳公园门前,两人均欲入内小憩,却相互对视,皆无购买门票之资。
继而,我国推行了土地国有化政策,规定所有私人持有的土地均需缴纳高额的地价税。盛氏家族因无力负担这笔税金,其房产便以低价被纳入公共房产登记簿中。唯有苏州留园门前的几间祖传祠堂及老宅,依旧保留在盛家的名下。
近年来,盛恩颐终日蛰居于这几处年久失修的旧舍之中。
在那年的一个拂晓时分,人们惊愕地发现,盛恩颐在自家宅邸留园的房门内饿殍身亡,现场惨不忍睹。
悲剧失控,如猛兽肆虐。
翌年,盛冠云的夫君舒叔培遭疑因一头奶牛的非正常死亡而涉嫌破坏,他心中愤懑难平,却又不便抗辩。
在无尽的苦痛中,他被迫承受着种种荒谬景象的折磨。其中最令他痛不欲生、难以置信的,莫过于那曾经是他心中至爱的家园花园,在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年代,被无情地摧毁。那座花园的大门与铁栅栏,最终都被拆解,融入了炼钢的熔炉之中,化为铁水。
已然发生与即将到来的种种,令舒叔培陷入了极度的绝望。终至,他毅然决然地抛下了挚爱的妻儿,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舒叔培的父亲,盛冠云的尊翁舒修泰,这位旧时光中的仁者,即便在六十年代,亦未能幸免于那不幸的命运。
彼时,舒修泰年届九旬,然因与刘少奇在安源煤矿的一番渊源,终遭不幸,折磨至命。
面对家族接踵而至的悲剧和无穷无尽的苦难,盛冠云并未屈服。她独自承担起抚养四个孩子的重任,无论是在厅堂还是厨房,她都默默无怨地履行着心中认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盛家之女,未涉尘世,性喜孤傲,竟能如盛冠云般,与时代达成和解,与生活紧密相拥,实属难得。
苦难依旧缠绕着盛冠云。
在那个充满阴霾的时期,盛冠云承受着残酷的精神重压和体力折磨,不幸被乳腺癌击中。然而,她并未因此倒下,而是选择冷静地注视着这一切,无声地忍受着痛苦,未曾流露半点情绪。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宁愿选择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人世。
令人欣慰的是,苦难砥砺了她的意志,而她亦以坚韧之姿塑造了子女的成长之路。
面对母亲患病的情况,孩子们并未选择放弃,他们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为母亲寻求治疗的行动中,每日里,他们都会向母亲传递充满鼓励的话语。
奇迹就此降临,盛冠云竟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的侵袭。
盛冠云的子女们个个争气非凡,在陪伴母亲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后,他们毅然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白手起家,历经艰辛,终于让生活渐入正轨。待到生活初见安定,他们便将母亲迎接到美国同享天伦。
晚年,盛冠云生活温馨安宁。
如何评价过去岁月?
盛冠云感慨道:“我历经了人生百态,尝遍了悲欢离合,家道中落,人世无常。盛家,曾如一棵茂盛的大树,终至枯萎。而我,便是那树上的孤叶,随风飘零。幸运的是,我并未被狂风卷走,而是轻盈地落入湖中,化为一叶悠然的小舟。”
豪门如寒门,二者皆能悠然自得,这其中的从容,却是极难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