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70后的存款达到“这个数”,在我国才算是有钱人,你达标了吗?
2025-10-09
走在街上,我总能听到周围人讨论"有钱人"的标准。昨天跟几位老友聚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到各自的退休规划和存款情况。李哥一语惊人:"现在70后都五十多岁了,如果存款没到一定数目,这辈子想过上有品质的晚年可就难了。"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深思,到底在当今的中国,70后要存多少钱才能算是"有钱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一番。
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达到22560元,同比名义增长5.3%。这个数字看似不低,但我们都知道,平均数往往掩盖了贫富差距。那么对于即将或已经步入退休年龄的70后来说,究竟需要多少积蓄才能安心度过晚年?
我们先来看看70后这一代人的特殊性。他们出生于1970-1979年,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亲历者和贡献者。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短缺年代到消费社会,70后的人生轨迹与中国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如今,他们大多已经45-55岁,正处于事业的顶峰期,同时也面临着退休准备的关键时期。
上海某金融研究所在2025年3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一线城市,70后退休人群要达到"经济自由"状态,家庭总资产需要达到800万元以上,其中纯流动资产(即存款、理财产品等)至少需要300万元。而在二三线城市,这一数字分别降至500万和200万。不过,这只是理想状态,现实情况如何呢?
据2024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我国70后群体的家庭平均总资产约为320万元,其中房产占比高达70%,纯流动资产平均仅为60万元左右。这与"经济自由"的标准相差甚远。
不过,我们要明白,所谓的"有钱人"其实是个相对概念。按照财富分布,我国70后群体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般生活水平(约占60%):家庭总资产200万元以下,存款不足50万元。这部分人退休后主要依靠养老金和子女支持,生活相对拮据。
小康水平(约占30%):家庭总资产200万-500万元,存款50万-150万元。退休后基本生活无忧,但大病或大额支出仍有压力。
富裕水平(约占8%):家庭总资产500万-1000万元,存款150万-300万元。退休后生活质量较高,有一定的财务自由度。
高净值人群(约占2%):家庭总资产1000万元以上,存款300万元以上。这部分人退休后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是公认的"有钱人"。
根据这个划分,70后群体中真正的"有钱人"仅占极小比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从收入来源看,70后群体的财富积累主要依靠以下几个途径:工资收入、房产增值、投资理财和创业收益。其中,工资收入是大多数人的主要财富来源,而房产增值则是许多70后实现财富跨越的关键因素。
回顾过去二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使许多购房较早的70后获得了可观的财富增值。然而,这种情况在2021年后发生了明显变化。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2024-2025年,全国多个城市的房价环比增速已经放缓甚至下降,房产不再是稳赚不赔的投资。
昨天还看到一组数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中指出,与60后相比,70后群体的房产财富增值空间已经大幅缩水,未来依靠房产实现财富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这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房产积累退休金的70后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除了房产,投资理财也是重要的财富积累方式。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日益成熟,投资渠道不断丰富。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居民财富管理调查报告》,70后群体的投资理财意识普遍较强,平均有30%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各类投资,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和保险等。
然而,投资也意味着风险。2024年A股市场的波动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一位朋友就因此亏损了近百万元的退休金。这提醒我们,投资不能盲目跟风,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养老金问题。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月平均水平约为3500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远远不够维持理想的生活水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70后感到焦虑,急于在退休前多积累一些财富。
其实,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钱",不能仅看存款数字,还要考虑所在城市的生活成本、个人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
比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即使有200万存款,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和生活成本,也很难称得上"有钱人"。而在三四线城市,100万存款可能已经足以让一个人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
此外,不同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同。有些人追求精致生活,喜欢旅游、品尝美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这自然需要更多的财务支持。而有些人生活简朴,只要能满足基本需求就很满足,对金钱的需求相对较少。
记得前天和王姐聊天,她告诉我自己退休后打算回老家生活,每月养老金3000多元,加上之前积累的80万存款,完全足够悠闲自在地过完余生。相比之下,另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尽管有200多万存款,却依然担心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会大幅下降。这说明,"有钱"的标准因人而异,因地而异。
健康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5年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70后群体中有近40%的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这意味着他们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可能会较高。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告诉我,他每年仅在药物和检查上的支出就接近3万元,这无疑会对退休储蓄造成持续压力。
综合多方面因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70后来说,如果希望在退休后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一线城市的存款最好达到300万元以上,二线城市200万元以上,三四线城市100万元以上。这样的存款水平,才能在当今中国被视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群。
不过,如果追求更高层次的财务自由,能够随心所欲地安排生活,不受经济条件限制,那么存款标准还需要再翻一番。也就是说,一线城市600万以上,二线城市400万以上,三四线城市200万以上的纯流动资产,才能算是真正的"有钱人"。
面对这样的数字,很多70后可能会感到压力。毕竟,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存款约为8.5万元,距离"有钱人"的标准相差甚远。那么,对于那些存款尚未达标的70后来说,还有哪些提升财富的途径呢?
第一是延迟退休。近年来,国家也在积极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这为70后提供了增加工作年限、积累更多养老金的机会。多工作几年,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减少退休后的资金使用年限,一举两得。
第二是合理配置资产。对于已有一定积蓄的人来说,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根据中国投资者保护基金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稳健型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3.5%-4.5%之间,虽不算高,但胜在风险较低。
第三是发展副业。在当今"斜杠青年"盛行的时代,利用专业技能发展副业已经成为许多人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我有个朋友是企业中层管理者,周末利用自己的管理经验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每月额外增加收入约1万元。这样的副业既不影响主业,又能显著提升收入水平。
第四是适当降低生活成本。这不是让大家过紧巴巴的日子,而是倡导合理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比如,通过比价购物、减少外卖频率、控制冲动消费等方式,每月可以节省相当一部分开支。我的邻居退休后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发现仅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订阅服务和外出就餐,每月就能节省近2000元。
第五是考虑养老地的选择。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远高于三四线城市,如果没有特殊需求,退休后可以考虑迁往生活成本较低的城市或地区。许多沿海城市的退休人员选择到气候宜人、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西南地区养老,既能享受良好的生活环境,又能大幅降低生活成本。
当然,对于70后来说,最重要的财富或许不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而是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再多的金钱,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去享受,也失去了意义。因此,在追求财务自由的同时,也要注重健康投资和精神滋养。
我的一位退休教师朋友虽然每月养老金只有5000多元,存款也不到50万,但她每天坚持锻炼,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学习绘画和钢琴,生活过得十分充实快乐。在她看来,这样的生活状态比起那些有钱却整天为健康发愁的富人要幸福得多。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70后存款达到多少才算是有钱人?从纯财务角度看,一线城市300万以上,二线城市200万以上,三四线城市100万以上的纯流动资产,基本可以保证退休后的体面生活,算得上"小有资产";而一线城市600万以上,二线城市400万以上,三四线城市200万以上的纯流动资产,则可视为真正的"有钱人"。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有钱"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一个人对"有钱"的定义。有些人追求物质富足,有些人看重精神富有。在我看来,真正的富有,是在确保基本生活无忧的前提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享受人生的每一天。
无论你现在的存款是多是少,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适度的财务规划和持续的努力,再加上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都能帮助我们走向更加富足的未来。毕竟,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如何享受所拥有的一切。
你认为70后要有多少存款才算"有钱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