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科技股深跌后还有机会吗?从资金流动看短期承压与长期曙光
2025-08-04
#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7月#
主力撤离VS散户抄底:科技板块的冰火两重天
以2025年2月14日主力单日净流出247亿与7月21日散户逆势净流入28.81亿的对比数据切入,揭示市场参与者对科技股的分歧。短期资金面承压明显,量化交易限制导致中小盘科技股流动性骤降,但散户“越跌越买”的行为反映对国产替代的长期信仰。需强调主力调仓并非看空行业,而是从题材股转向业绩确定性龙头。
三大信号揭示调整本质:政策、产业与估值三重奏
1.政策锚未动摇:结合“东数西算”42%的基建增速与3.8万亿科技专项债,说明国家战略投入持续加码;
2.产业周期共振:AI商业化(OpenAI用户破300万)与半导体复苏(HBM芯片需求激增)形成双驱动;
3.估值安全边际:中证科技指数PE处于五年30%分位,半导体设备股较美股折价45`%。需指出当前调整是涨幅过快后的正常回调,而非逻辑颠覆。
抄底or观望?两类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短线投资者:警惕流动性陷阱(如7月23日441只科技股下跌),避免追高纯概念标的,关注主力回流的细分领域(如PCB板块获5亿净流入);
长线布局者:聚焦“AI算力链+国产替代”核心赛道,利用动态PE低于业绩增速(如光模块龙头PEG仅0.8)的错杀机会分批建仓。需强调散户与主力行为差异背后的风险偏好差异。
黄金坑还是万人坑?关键指标决定未来走势
通过成交量缩量至1.74万亿、美联储降息预期、科技板块合同负债同比增41%等数据,构建多空博弈观察框架。短期需等待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新质生产力”的定调,中长期则盯紧AI渗透率从5%到15%的跃迁节点,建议用“政策红利+业绩兑现”双因子筛选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