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钦点的“下一个武磊”:19岁蒯纪闻扛起的希望与代价

2025-11-23

你上就不一样了。

就这么一句不过脑子的话,差点把19岁的蒯纪闻给送走。这句话是对国青队队友于金永说的,可看在某些网友眼里,就成了公开叫板国家队门将王大雷。一时间,什么难听的话都来了,这个刚刚在中超造了个点球的年轻人,被口水淹得不得不公开道歉,把自己社交账号的视频藏了个干净。

这事儿真挺没劲的,但又像极了中国足球的某种缩影。

在那之前,他还是万众瞩目的天才。2025年2月的U20亚洲杯,三场比赛造了三球,踢卡塔尔打破僵局,一脚凌空抽射轰开澳大利亚的大门,那叫一个风光。所有人都觉得,中国足球下一个能带球的活人,终于出现了。

就连一手带出武磊的徐根宝老爷子,也把宝押在了他身上。老帅看人的眼光毒辣,他不要那种循规蹈矩的,就要蒯纪闻这种敢拿球、敢往人堆里钻的。甚至放出话来,要以他为核心组建球队,就像当年锻炼出武磊的过程是一样的。

根宝基地出来的,没一个是软柿子。徐根宝骂人是出了名的,叫你是为你好,在这里徐指导完全不叫你那才是不妙的……这话蒯纪闻估计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不到半年,这个当初差点被校园足球淘汰的瘦弱男孩,硬是被骂成了全队的核心,扛上了国字号的担子。

老帅甚至把队长袖标都给了他。这小子性格其实挺内向的,让他当队长,就是要把他架在火上烤,逼着他扛着全队走。结果他还真扛起来了,全国三大球青少年运动会,一个人进了九个球,拿了最佳射手。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蒯纪闻踢球总弓着背,启蒙教练王悦怎么掰都掰不过来。他自己觉得这样舒服,更利于发挥技术。后来有人发现,梅西踢球,也喜欢这么弓着背。这当然只是个巧合,但国内球员里,能把球黏在脚下,还能在高速中完成人球结合的,确实没几个。

他在场上展现出的那种脚下速率,是教练们最看重的东西。否则也不会有后面那一幕:中超第6轮补赛,海港客场对河南,第一次首发的蒯纪闻,12分钟里就参与了两个进球,还送出了个人在中超的第一次助攻。

那场球看完,连资深记者马德兴都忍不住喊话:东亚杯赛,国足彻底放弃塞鸟吧,就安排蒯纪闻打!让这批年轻人上去练,为2030年做准备,听起来确实比什么都实在。

可现实总比想象的骨感。U20亚洲杯踢完,当队友们都能回俱乐部踢联赛的时候,蒯纪闻却要去参加全运会集训。这个为了推动地方青训而设立的赛事,不知不觉间成了一些地方的政绩工程,年轻球员的成长节奏,反而要为它让路。

这道选择题,蒯纪闻没得选。全运会成就了他,也可能正在耽误他。

这种拧巴的感觉,贯穿了他短暂的职业生涯。就像那次社交媒体风波一样,一次不成熟的玩笑,差点毁掉无数次拼抢换来的机会。他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棱角,只留下一段比赛的精彩片段,像是在宣告,球场才是他唯一需要说话的地方。

2025年8月中超第22轮,替补上场17分钟,他的传球成功率是百分之百。比赛最后时刻,一次灵活的跑位让他获得了绝佳机会,可惜射门打在了门柱上。那根门柱,仿佛就是他成长路上会不断遇到的各种阻碍。

这个从小体质不好,吃饭吃得少的孩子,当初父母根本不支持他踢球。是启蒙教练王悦和班主任一起上门做家访,才劝动了家人,理由很简单:踢球可以让他变得更强壮。

谁也没想到,这个瘦弱的男孩,肩膀上如今扛起了这么多东西。徐根宝的评价最直接:有阿蒯和没阿蒯,我们完全是两支球队。这份信任,沉甸甸的。

当队友武磊在点球罚进后,对着激动挥舞手臂的蒯纪闻回了句上海话带派时,两代球员之间似乎有什么东西完成了交接。

足球需要传承,更需要能扛事儿的人。

看着蒯纪闻在场上一次次被放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弓背带球的样子,你会觉得,他那并不宽厚的背上,承载的压力有多重,孕育的希望就有多顽强。这小子的未来会怎样?没人知道。但至少,他让我们看到了点不一样的东西。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爱电竞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