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泡泡玛特的 “顶流之争”:星星人逆袭哭娃,能接 Labubu 的班吗?
2025-10-10
提到泡泡玛特,很多人第一反应还是 Labubu—— 这个曾经让消费者熬夜抢购、二手价翻十倍的 IP,一度是泡泡玛特的 “流量担当”。但随着 Labubu 热度退潮、二手价速降,“谁能接棒” 成了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之前被投资人押注的哭娃(Crybaby)呼声最高,可最近 “星星人” 的横空出世,让这场 “顶流之争” 变了天。对普通玩家和关注泡泡玛特的人来说,不管是想抢新品还是看行业风向,都得搞清楚:星星人凭啥逆袭?哭娃输在哪?新顶流到底要满足啥条件?
先看星星人这波 “逆袭战” 打得有多猛 —— 它用 “秒空 + 高溢价” 直接刷新了市场对新 IP 的期待。9 月 29 日晚开卖的 “星星人美味时刻系列”,线上渠道刚上线就被抢空:天猫旗舰店 2 万多件毛绒挂件,有 36 万人盯着加购;手办盲盒也只卖出 3 万多件,远不及之前 Labubu 迷你版 30 万 + 的备货量。更夸张的是二手市场:得物上,星星人隐藏款 “小熊饼干” 原价 59 元,最高炒到 929 元,溢价 16 倍;单个盲盒溢价 4.2 倍,比 Labubu 迷你版的 12.5 倍隐藏款溢价、2 倍整盒溢价还猛。
对比之下,之前被看好的哭娃,最近有点 “后劲不足”。论二手价格,千岛平台上哭娃最火的搪胶毛绒挂件,近 3 天成交均价 762.3 元,而星星人同类型挂件均价 874.3 元;得物上星星人单个盲盒均价 167 元,哭娃才 135 元。更关键的是 “性价比反差”:星星人单个盲盒原价 89 元,比哭娃的 129 元低了不少,却能撬动更高的二手价 —— 这意味着消费者觉得星星人 “买得值、炒得动”,市场认可度悄悄压过了哭娃。
不过,光靠 “一时爆火” 还当不了真顶流,Labubu 的 “前车之鉴” 就在那。之前 Labubu 迷你版也一度被创始人王宁看好是 “超级爆款”,可热度没维持多久,二手价就快速下跌。现在星星人虽然开局猛,但要接 Labubu 的班,还得跨过两道坎。
第一道坎是 “热度能不能稳住”。这次星星人 “秒空”,有个重要原因是 “备货少”—— 毛绒挂件仅 2 万 + 件,远少于 Labubu 迷你版的 30 万 + 件。这种 “饥饿营销” 确实能制造抢购热潮,但后续如果备货跟不上,消费者抢不到会失去耐心;如果备货突然增加,又可能像 Labubu 一样,供过于求导致二手价崩盘。而且现在星星人的高溢价,有一部分是 “新鲜感驱动”,等这股新鲜劲过了,还能不能让消费者愿意为它买单,得看后续的产品设计能不能持续出彩。
第二道坎是 “能不能打破‘单 IP 依赖’”。对泡泡玛特来说,找下一个顶流,不只是找一个 “爆款”,更是要避免再陷入 “Labubu 依赖症”。之前 Labubu 火的时候,几乎撑起了泡泡玛特一半的流量,可一旦它降温,整个品牌就面临 “流量断档”。现在星星人再能打,也需要更多 “队友”—— 比如哭娃如果能调整产品策略、推出更戳消费者的系列,或者有新 IP 再冒出来,形成 “多 IP 梯队”,泡泡玛特的抗风险能力才会更强。
那对普通玩家来说,该怎么看待这场 “顶流之争”?如果是单纯喜欢收藏,不用太纠结 “谁能当顶流”,选自己真心觉得好看、有眼缘的就行,毕竟盲目跟风抢溢价高的款,很可能等热度退了被套牢;如果是想关注泡泡玛特的市场表现,那可以多留意两个信号:一是星星人后续系列的备货量和消费者反馈,二是哭娃有没有推出 “翻盘” 的新品。
说到底,泡泡玛特的 “顶流之争”,不只是星星人和哭娃的较量,更是泡泡玛特能不能摆脱 “单 IP 依赖”、找到新增长曲线的试金石。星星人现在赢了 “开局”,但能不能笑到最后,还得看它能不能经得起 “时间考验”—— 毕竟真正的顶流,从来不是靠一次抢购、一波溢价就能站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