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稀土合作破冰,欧盟刚获巨利,冯德莱恩转头就对中国企业挥下制裁大棒
2025-10-09
说真的,中欧关系这盘棋,现在真是越看越迷糊,甚至有点看不下去了。感觉就像两个人在那儿下棋,旁边还站着个指手画脚的,棋手本人呢,心思好像也不全在棋盘上。
你看看这事儿有多拧巴。前脚,中国刚给欧盟送去了救命的2582吨稀土,那可是实打实的好东西,欧洲那些搞新能源、搞高科技的工厂,就指着这个喘气呢。这口气还没喘匀呢,哎,冯德莱恩那边脸一翻,直接把12家中国公司给扔进了制裁名单。
这操作……怎么说呢,匪夷所思都不足以形容。就感觉你刚给邻居家送了一袋米,他回头就把你家门锁给撬了。
官方那套说辞,听着当然是滴水不漏,什么为了大义,为了不让资金流到俄罗斯打仗……可你信吗?这不过是摆在台面上的漂亮话。这名单一出来,外网都炸了,大家的第一反应根本不是“哦,又在制裁俄罗斯了”,而是“得,又绕着圈子把中国企业给套进去了”。这套路,谁还看不明白啊。
说白了,冯德莱恩这场戏,与其说是演给莫斯科看的,不如说是演给大洋对岸的华盛顿看的。这几年,尤其是特朗普那时候开始,美国摁着盟友的头要求在对华问题上“选边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冯德莱恩这一手,太像一份赶着交上去的“投名状”,好像生怕自己在“对华强硬俱乐部”里掉了队,被嫌弃不够积极。
我一个做外贸的朋友,当时就一句话戳破了:“这哪是制裁俄罗斯,这就是顺手牵羊,把中国企业也给捎上了。”这叫什么策略?打牌的时候,明明手里没大牌,看对家出了个大王,自己也非得跟着扔点什么,结果呢?牌没打出去,自己的牌路先乱了。
可问题是,这种“表忠心”真的有用吗?美国人,尤其是特朗普那种风格的,他什么时候跟盟友讲过情面?他今天能夸你对中国强硬,明天就能翻脸说要对你们欧洲的汽车加关税。欧盟这么一通折腾,最后可能什么好都没捞着,反而把自己跟一个根本绕不开的贸易伙伴的关系,搞得一团糟。
但冯德莱恩,她好像……忘了点什么。或者说,她是不是在故意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今天的欧洲,在很多要命的地方,根本离不开中国。最典型的就是稀土,那玩意儿,被叫做“工业维生素”,没它,你的新能源车就是一堆废铁,你的高精尖设备就是个空壳子。而欧盟呢?超过九成的稀土精炼,都得靠中国。有些特殊的稀土材料,依赖度几乎是百分之百。
就在这制裁之前,数据明明是另一番景象。今年8月份,中国对欧盟的稀土出口量还暴增了21%,那是在实实在在地给欧洲市场解渴。可到了9月,风向一变,出口量“唰”地一下,掉了70%。这一增一减之间,那个信号,简直不要太明显了。意思就是:这个阀门,在我手里。
把制裁的大棒挥向中国,尤其是在这种命脉被人攥着的时候,这不叫勇敢,这叫莽撞。德国那些汽车巨头们,大众、宝马、奔驰,他们敢想象没有中国稀土供应的日子吗?恐怕想都不敢想。
制裁令一出,欧盟自己的企业先乱了阵脚。规矩定得死死的,不许跟名单上的中国公司做任何生意,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连发个问候的邮件都得掂量掂量,生怕沾上关系。圈子里的人都在吐槽:“这国际贸易,快被他们玩成单机游戏了。”
然后呢?后果?那还用说吗,简直是立竿见影。欧洲的石化产业,很多基础原料就是从中国进口的,现在好了,供应链咔嚓一下就可能断掉,下游那些企业除了哭还能干嘛?往大了说,欧洲的能源价格,各种成本,都可能因为这种人为的割裂而继续往上走,通胀的压力更大,最后为这一切买单的,还不是那些普普通通的欧洲民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小企业。
最讽刺的是什么?是欧盟自己的“双标”。一边举着制裁大旗,义正辞严地指责别人,一边自己却被曝出来,还在想方设法地从俄罗斯买能源。这种做法,不仅让自己的政策显得特别虚伪,也让中国这边怎么可能还对你抱有信任?
面对这种挑衅,中国这边的态度现在也是越来越清晰了。商务部马上就出来表态,说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己企业的合法权益。这不是一句空话。记得上一次,欧盟也是这么干,把两家中国公司拉进名单,结果呢?中国立刻就把两家欧盟的银行给拉进了反制清单,金融合作、交易,说断就断。
谁动我的名册,谁就得准备好自己的名字被写上去。这已经成了一种清晰的逻辑。难怪网上都有人给冯德莱恩起了个外号,叫“冯德拉润”(vonDeLaRun),意思就是她每搞出一个政策,欧洲的元气(run)就要被消耗掉一分。很多欧洲的企业主也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说这场“政治秀”的代价太大了,根本就没有赢家。
世界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大国博弈越来越激烈,怎么选,决定了你未来的位置。欧盟本该是一个独立且重要的力量,现在却越来越像美国战略棋盘上的一个棋子,角色尴尬,身不由己。
如果一直这么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跳舞,那未来十年,欧盟在全球竞争中恐怕真的会错失太多机会,甚至被边缘化。反过来说,如果能清醒一点,看到和中国合作的巨大利益,走一条真正为自己着想的路,或许还能杀出一条血路。
这场制裁与反制的戏码,看着是政治手腕,其实考验的是一种更根本的东西:远见。靠讨好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终究是走不远的。对欧盟来说,真正的战略自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只跟自己的利益走路”。否则,当风暴来临时,最先被吹倒的,永远是那些身处底层的企业和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