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赴山海》热播带火山海关:一部剧如何激活600年文旅IP?

2025-09-18

当一部古装剧的热搜词条与600年历史的天下第一关绑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影视与文旅的化学反应,更是传统文化IP在当代的破壁重生。《赴山海》中徐达建城的"凤凰衔旗"传说,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着年轻人对山海关的认知。

当传说遇见荧幕:凤凰衔旗的现代演绎

剧中复刻的"凤凰衔旗"传说,与《地理·中国》记载的史实形成奇妙互文。明洪武年间,徐达与刘伯温为建城选址争执不下时,一只金翅凤凰衔走旗帜落定"天下第一关"现址的传说,通过影视化表达获得了新生。这种故事化改编比传统纪录片更具传播力,正如《长安十二时辰》让西安"十二时辰"文旅IP深入人心。

山海关景区若能抓住这一契机,在"天下第一关"箭楼旁设置凤凰雕塑互动打卡点,配合AR技术还原神鸟衔旗场景,或将创造比静态文物展示更强烈的记忆点。历史传说需要当代语境的转译,而影视作品恰恰提供了最生动的转译器。

争议变流量:老龙头长城的"破圈"效应

成毅在老龙头长城拍摄的打戏引发"网游特效"争议,却意外让景区搜索量激增。这种"黑红也是红"的传播现象,揭示了当代文旅营销的新逻辑——争议性话题能打破圈层壁垒。山海关文旅部门完全可以借势推出"影视场景VS实景对比"打卡活动,通过游客自发的内容生产强化5A景区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老龙头长城作为明长城唯一的海上起点,其"石城入海"的奇观本就具备天然话题性。当影视争议与地理奇观碰撞,产生的不是负面舆情,而是公众对真实历史场景的探索欲。

诗词IP联动:从纳兰性德到曹操的文化密码

剧中对纳兰性德"身向榆关那畔行"与曹操"东临碣石"的意象串联,意外激活了山海关的文学基因。这片土地自古就是诗人笔下的山海交汇处,从4700年前的新石器遗址到明清战场,层层叠叠的文化记忆亟待系统梳理。

开发"诗词古道"沉浸式路线正当其时:在碣石遗址设置全息投影演绎《观沧海》,在角山长城复原纳兰性德出关场景,将物理地标与文学IP深度绑定。当游客能站在曹操观海处吟诵"星汉灿烂",文化记忆便完成了从书本到体验的转化。

文旅IP打造的"山海经"

《赴山海》现象给出三重启示:首先,传说可视化能降低历史理解门槛,徐达建城的故事经影视改编后传播效率倍增;其次,争议转化是高效传播策略,老龙头长城的"特效争议"反而催生探访热潮;最重要的是构建IP矩阵,通过跨时代文化符号的碰撞保持话题鲜度。

山海关的启示在于:文旅IP的活力不在于历史有多悠久,而在于能否持续创造当代人愿意参与的新叙事。当凤凰传说遇见短视频打卡,当古诗名篇邂逅沉浸式体验,600岁的天下第一关正迎来最年轻的时刻。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爱电竞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