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卫星通信牌照发放落地,万亿级市场,这些公司将受益!

2025-09-18

卫星牌照发放落地,万亿级市场启航——A股产业链核心标的全解析

2025年8月25日,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迎来历史性时刻:工信部正式向中国星网、上海垣信及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首批卫星互联网牌照,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从试验组网阶段迈入商业运营新纪元。这一政策里程碑不仅加速稀缺轨道频谱资源争夺,更将激活卫星制造、发射、地面设备、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催生万亿级市场机遇。本文将深度解析牌照发放背景、市场规模潜力及A股核心受益标的。

一、牌照发放:政策破冰,商业运营元年开启

首批牌照的发放具有三大战略意义:

1. 资源卡位加速: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低轨卫星轨道采用“先到先得”原则,中国星网需在2029年前完成1300颗GW星座卫星发射以锁定轨道资源。截至2025年8月,星网已通过22天内5次密集发射将在轨卫星增至72颗,牌照发放后组网速度将进一步提升。

2. 商业模式确立:上海垣信作为“千帆星座”运营主体,计划2025年发射600颗卫星并启动商业化试点,其与华为合作的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参考SpaceX星链经验,我国预计2027-2028年实现大众市场规模化接入。

3. 产业链协同激活:牌照发放打破政策壁垒,卫星制造、发射、地面设备等环节订单将集中释放。例如上海沪工子公司沪航卫星已锁定13亿元卫星总装订单,天银机电星敏感器产品在千帆星座中渗透率超70%。

二、市场规模:千亿级增长,细分领域分化

根据权威预测,我国卫星产业正进入爆发期:

• 整体市场:2025年卫星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1189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卫星运营与应用市场占比提升至14%(166亿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更将突破7810亿元,卫星通信、导航与位置服务为主要增长极。

• 细分赛道:

1. 卫星制造:低轨星座组网需求推动卫星量产,中国卫星年产300颗小卫星的产线已实现单星成本仅为国际水平60%,2025年订单同比增长85%。

2. 发射服务:2025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预计超80次,商业发射占比提升至40%,航天电子配套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任务量同比增加67%。

3. 地面设备: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普及将催生消费级终端市场,预计2025年卫星手机渗透率达5%(约750万部),带动移远通信、华力创通等模组厂商订单激增。

4. 运营服务:中国卫通作为唯一商用通信卫星运营商,2025年用户规模突破200万,与华为合作的消费级套餐将于四季度推出。

三、A股产业链:六大环节掘金,核心标的解析

从卫星制造到终端应用,A股形成完整产业链布局,以下为各环节龙头企业及竞争优势:

1. 卫星制造与总装

• 中国卫星(600118):航天科技集团卫星总装平台,承担GW星座、千帆星座核心研制任务,2025年卫星订单同比增85%,年产300颗小卫星的产线实现单星成本国际领先。

• 上海沪工(603131):民营卫星制造龙头,为G60星链提供总装服务,2025年Q1订单锁定13亿元,具备同时在线装配多颗50kg级卫星能力。

2. 核心部件与芯片

• 铖昌科技(001270):国内唯一量产相控阵T/R芯片民企,市占率超80%,为星网卫星提供核心芯片,2025年Q1营收同比暴增365%。

• 天银机电(300342):星敏感器国内市占率70%,深度参与银河航天、千帆星座项目,产品毛利率提升至55%。

3. 地面设备与终端

• 移远通信(603236):卫星通信模组全球市占率第一,2025年车载业务新增订单7亿元,5G+卫星一体化模组适配智能网联汽车需求。

• 华力创通(300045):华为卫星手机基带芯片核心供应商,参与G60星链载荷配套,2025年通过定增加码多模卫星通信SOC芯片研发。

4. 卫星运营与服务

• 中国卫通(601698):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卫星资源的运营商,运营17颗在轨卫星覆盖全球90%人口密集区,与华为合作测试手机直连功能,2025年流量服务收入预计增长40%。

• 三维通信(002115):亚洲最大海上卫星运营商,2024年卫星通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7%,船舶智慧大脑等产品进入商用试点。

5. 发射服务与配套

• 航天电子(600879):火箭测控系统及星载设备核心供应商,激光通信终端市占率超90%,2025年上半年航天配套业务收入同比增67%。

• 上海沪工(603131):箭体结构件年产能200套,深度参与长征十二号火箭制造,受益于低成本发射需求增长。

6. 卫星应用与融合

• 航天宏图(688066):自建“女娲星座”实现遥感数据在轨处理,2025年签订2.3亿元政府数据采购合同,遥感业务占比提升至35%。

• 中科星图(688568):数字地球平台融合卫星遥感与通信数据,2025年Q1合同额同比增82%,与华为云合作推出行业解决方案。

四、风险提示与投资策略

尽管卫星互联网产业前景广阔,仍需关注以下风险:

1. 技术迭代风险: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快速演进,相控阵天线、星间激光通信等核心技术若未能及时突破,可能影响组网进度。

2. 政策监管风险:轨道频谱资源分配、卫星发射安全等政策调整可能对企业业务造成冲击。

3. 成本控制风险:卫星制造、发射成本若无法持续下降,将影响运营商盈利水平。

投资策略建议围绕“高确定性订单+技术壁垒”布局:

• 短期:重点关注卫星制造(中国卫星、上海沪工)、核心部件(铖昌科技、天银机电)等订单密集释放环节。

• 中期:聚焦地面设备(移远通信、华力创通)、运营服务(中国卫通、三维通信)等消费级市场启动受益标的。

• 长期:关注卫星应用与融合(航天宏图、中科星图)等“卫星+AI”“卫星+物联网”新兴场景。

结语

卫星牌照发放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阶段。随着GW、千帆等巨型星座组网提速,卫星制造、发射、地面设备等环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手机直连卫星、低空经济等新兴应用场景的落地,更将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政策红利与技术迭代共振下,A股卫星产业链中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和订单确定性的龙头企业,有望成为下一个十年科技投资的黄金赛道。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爱电竞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