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30元买一天“打工”?付费朝九晚五,背后藏着多少人的苦楚?
2025-08-12
每天清早七点半,小李总要站在镜子前整理衬衫领带。
他拎着装满零食的公文包,跟父母说句"上班去了",转头就直奔那家开在写字楼里的特殊公司。花30块钱买张工位卡,往电脑前一坐,朋友圈定位打卡一气呵成。这家叫"假装上班无限公司"的地方,两个月已经招待了四十多个像他这样的"职场演员"。
杭州城西的写字楼里藏着不少稀奇古怪的创业公司,但这家绝对算得上独一份。8点半的电梯间挤满人,有真赶着开会的社畜,也有揣着保温杯来"装上班"的待业青年。前台小妹见怪不怪,递上工牌时说:"您这月卡还剩14天,今天午餐有红烧肉。"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健身房。
老王是这里的老主顾,四十五岁的技术主管被裁后,天天准时来"上班"。他总坐靠窗位置,假装加班到最晚。"闺女在国外念书,老伴心脏不好,哪敢说真话?"他说着把泡面盖子揭开,热气糊了眼镜片,"在这儿至少能蹭个空调,比公园长椅强多了。"隔壁工位的小伙子插嘴:"可不是嘛,我妈天天视频查岗,现在连会议背景板都给我P好了。"
二楼拐角有位穿jk制服的姑娘,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网络主播。"粉丝都以为我在传媒公司上班,其实就在家穿睡衣直播。"她从包里掏出粉饼补妆,"上个月我妈突袭检查,差点露馅,这不赶紧来充个值。"边说边把自拍杆架在文件柜旁边,背景里"努力工作"的标语格外醒目。
茶水间永远是信息交换中心。穿格子衫的程序员抱怨:"好歹装装样子,真要碰见前同事可咋整?"对面啃三明治的健身教练乐了:"您这演技不行啊,我客户都以为我跳槽当白领了,还夸我这工作稳定。"最绝的是角落里那位大爷,退休十年愣是装出差,把老年大学作业当报表写得飞起。
这事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说30块钱买清净值当,总比在家听唠叨强;有人吐槽花钱上班纯属脱裤子放屁,图书馆连空调钱都省了。最损的评论是:"建议推出KPI套餐,再加20块能打包虚假升职加薪朋友圈素材。"还真别说,老板透露正在开发这项增值服务。
律师朋友看到新闻直嘬牙花子:"代缴社保可是在雷区蹦迪,伪造工资流水够喝一壶的。"前阵子真有公司拿这个当主业,结果被社保局盯上,罚得连办公桌椅都拍卖了。话说回来,那些伪造实习证明的骚操作,活脱脱像足球青训的年龄造假,查出来都是终身禁赛的料。
有个东北老哥总结得精辟:"这玩意儿就跟训练基地似的,正经球员谁来这儿混?"可转头他就续了季卡——媳妇坚信他在互联网大厂当主管,每月往家打的五千块钱,其实是从存款里取的。他苦笑着比划:"就跟运动员打封闭上场似的,明知伤身还得硬撑。"
北京上海也冒出类似机构,有个狠人开发出Plus版本:加钱能定制工位合影,加急服务包含领导慰问摆拍。更魔幻的是某些求职培训公司掺和进来,打出"付费实习三个月保offer"的广告,活像健身房卖私教课的套路。
心理咨询师小张经常在楼下咖啡店逮到客户:"十个抑郁八个跟失业有关,剩下两个是装上班累的。"她见过最绝的案例,是有人坚持虚构职场生活三年,连年会节目都编得滴水不漏。有回快递把解聘书寄到家里,硬说是部门团建抽奖中的整蛊道具。
写字楼保安老周早就练就火眼金睛:"真上班的刷门禁像赶投胎,装上班的连电梯按键都要研究半天。"他最喜欢逗那些生面孔:"王总监今天又忘带卡啦?"看对方手忙脚乱翻包的样子,简直比看相声还乐呵。
这年头连"假装努力"都成了刚需产业。有需求就有市场,听说最近还有家"假装考研自习室"准备开业,提供熬夜黑眼圈化妆服务。要论商业嗅觉,还是这届创业者最灵光。就是不知道哪天会不会冒出"假装结婚典礼"摄影套餐,毕竟租个假对象回家过年的业务早就有了。
这出荒诞剧最扎心的,是那些认真"演出"的身影。小李有次忘关摄像头,被父母发现他在工位看招聘网站,家里直接急得报了警。派出所调解室里,他爸红着眼眶吼:"找不到工作能咋地?咱家缺你那双筷子吗?"那天之后,小李再没去过那家公司,倒是他爸天天给他发招聘链接。
但凡有更好的选择,谁愿意花钱买罪受?就像球迷们常说的:坐在替补席上看完整场比赛的滋味,有时候比上场还难受。
这篇文章重点是打造出积极又健康的网络氛围,里面没包含任何违反规定的东西,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