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韩国“砖家”曾狂言:汉字是韩国人创造!《人民日报》刊文驳斥

2025-08-09

韩国作家金振民曾在电视节目里放话,说汉字其实是韩国人发明创造的,不是中国人干的。

这事儿一出,中国网友们乐了,韩国那边也炸锅了。金振民这人,韩国当代作家,主要写些文学和历史相关的书,早年出过几本强调韩国本土文化的作品,在本土有点名气。

但他这回在2024年2月1日的韩国节目《Big Question》上,直接抛出汉字起源论,愣是把东夷族和殷商王朝扯到一起,说东夷族是韩国祖先,殷商是东夷建的,所以汉字就该归韩国所有。这逻辑听起来简单粗暴,但仔细一想,漏洞一大堆。

金振民生于韩国,职业生涯从写小说起步,后来涉足历史题材,出版过几本探讨东亚文化传承的书。这些书里,他总爱突出韩国元素,说本土遗产如何独特。进入2020年代,他开始上电视节目,聊社会议题,积累了些粉丝。

但2024年这次节目,让他彻底火了,当然是负面那种火。节目里,他列举韩国人对历史有300多万个误解,其中汉字就是头号例子。他说汉字该叫“殷字”,因为从殷商甲骨文来的。

殷商呢?他说不是中国王朝,而是东夷族建的,东夷后裔就韩国人和日本人。这样一绕,汉字就成了韩国货。他还补刀,说韩国以前是中国附属国,所以地名像汉江、大汉门才带“汉”字,都是汉朝影响闹的。

这言论一播出,韩国网友反应两极分化。有些人觉得新鲜,夸“夸张但有道理”,更多人尴尬,说“太丢人了”。

中国这边,观察者网第一时间报道,标题直指“荒谬”。报道里详细拆解了他的逻辑,指出东夷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古华夏人对东方部落的泛称,地域在今山东一带,早融进中华民族了。

殷商王朝的核心在中原,考古证据满满,怎么就成韩国人的了?汉字演化从仓颉造字传说,到甲骨文、金文、小篆,一路下来,五千年历史,哪轮得到韩国插手。

针对这类说法,《人民日报》其实早有回应。2011年就发过文章,系统批驳类似谬论。

那篇文章从四个点入手:一是东夷概念泛泛,不是韩国专属祖先;二是中国多民族融合,东夷血脉已是中国一部分;三是汉字不是甲骨文一下冒出来的,而是漫长过程,甲骨文只是成熟阶段;四是汉字叫法跟汉朝没直接因果,早于汉朝的文字一样是汉字体系。

文章基于史料和考古,强调汉字起源在中国境内,不容篡改。这次金振民事件,媒体又把旧文翻出来用,因为道理不变,事实摆在那。

金振民这不是头一回韩国人抢文化。韩国起源说一抓一大把,从端午节到中医、印刷术、烟花,啥都想沾边。端午申遗是江陵端午祭,跟中国屈原无关,但韩国媒体总爱模糊边界。

中医呢?韩医自成体系,但总有人说源头是韩国。印刷术,明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韩国却说金属活字是他们的先。烟花也一样,中国唐代就有,韩国说高丽时期发明。这些事儿,中国网友见怪不怪,有人调侃“万物起源韩国,中国只发明韩国人”。

为什么韩国总出这种事儿?根子在民族主义上。韩国现代历史短,1948年建国,之前长期受中国、日本影响。汉字传入韩国叫汉字,古代韩国用汉字写史书,像《三国史记》。

但19世纪末,谚文推广,汉字渐退。韩国人想建独立文化叙事,就往古史里塞东西。东夷族是常用道具,古书里东夷指东方部落,韩国就硬说那是自己祖先,忽略地域和融合事实。金振民的书里,这种倾向明显,他写东亚历史,总拉韩国当主角。

中国回应一向理性。外交部没直接插手,但文化专家在采访中重申汉字是中国遗产。教育部网站更新资料,教学生汉字起源从黄河文明来。

网友们也聪明,有人问“汉字韩国发明,为啥现在韩国不用了?”韩国现代用谚文,汉字只剩教育和古籍。韩国人识汉字比例不高,年轻人更少。这不自打脸吗?

事件发酵后,金振民没道歉,继续写书。2024年3月,他参加韩国文化研讨会,避开汉字,聊本土文学。但国际上,他成争议人物,声誉掉不少。

韩国媒体中性报道,有些评论员说这种言论损形象。中国舆论渐平,但网络留档,提醒大家历史需谨慎。

这类争端不止中韩,日本越南也用汉字圈。日本汉字叫汉字,越南叫汉喃,都承认源自中国。但韩国总想翻案,可能是身份焦虑。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正常,但抢起源就过分。汉字影响东亚,韩国文学用汉字写过名著,如《春香传》。

金振民言论虽荒唐,但提醒大家学历史重要。中国人自信,五千年文明底气足。文化遗产共享,但起源事实不能改。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爱电竞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