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中国狂造11艘护卫舰,没想到日本竟笑了?速度惊人,或将重夺亚太

2025-08-09

在全球造船业的复杂竞争格局中,澳大利亚海军眼下的处境颇为棘手。一方面,“奥库斯”核潜艇计划带来了诸多挑战,导致澳大利亚的军事发展陷入了困境,不得不寻求外界援助。另一方面,新上任的澳大利亚政府在国防战略审查中发现,前任政府制定的造舰计划,已经无法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海上威胁。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中国海军的052D型和055型驱逐舰频繁出现在澳大利亚近海巡航,给堪培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与此同时,西方造船业整体面临衰退,这促使澳大利亚必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迫在眉睫的海上安全需求。

海军舰队调整势在必行

面对内外双重压力,澳大利亚皇家海军随即对主力舰队的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新的规划明确,未来的核心力量将由三艘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六艘猎人级护卫舰组成。此外,还需新增十一艘“次主力舰艇”,以填补力量空缺。

这十一艘关键舰艇的采购,迅速吸引了全球众多船厂的目光。一场激烈的国际竞标随即拉开帷幕,各国军工巨头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争夺这份重要的订单。

竞标队伍中,不乏实力强劲的选手。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推出了梅科A200型护卫舰;韩国则带来了“忠南”级护卫舰的改进型号;西班牙也展示了F-100型护卫舰的升级版本。日本三菱重工则以其最上级护卫舰参战,成为此次竞逐的焦点。

日本方案脱颖而出

近期,8月4日,澳大利亚方面宣布了最终决定:经过严格且竞争激烈的招标过程,他们选择了日本三菱重工制造的最上级改进型护卫舰。这份重要的采购合同预计将在2026年正式签署,总价值高达100亿澳元,约合65亿美元。

按照这份合同计算,每艘护卫舰的平均价格低于6亿美元。在西方阵营的军舰采购项目中,这一价格被认为性价比颇高,称得上是“物美价廉”。需要指出的是,这个价格并不涵盖舰艇未来的升级费用和长期的后勤维护成本。

据预计,从2030年开始,这些护卫舰每年的维护费用将达到每艘3亿澳元。根据澳日双方达成的协议,此次采购的舰艇将采取分阶段建造的方式。首批三艘护卫舰将在日本本土完成建造。

技术转让与经济收益

随后,日本将向澳大利亚进行技术转让,使得剩余的八艘护卫舰能够在澳大利亚西部的亨德森造船厂进行本土化建造。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澳大利亚自身造船工业的整体水平,更将为当地创造大约一万个高薪就业机会。

这对于澳大利亚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经济与军事双重利好。澳大利亚此次选择的最上级护卫舰并非基本型,而是经过改进的升级版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基本型仅配备了十六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

而升级型则将垂直发射单元增加到了三十二个,显著提升了火力打击能力,达到了当前国际新型护卫舰的主流配置水平。升级版最上级护卫舰在排水量上也相应增加。其标准排水量达到了4880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达到了6200吨。

这一吨位甚至略微超过了中国海军的052B型驱逐舰。日本最上级护卫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高自动化程度。该舰仅需约九十名船员即可高效运行,与西方同类护卫舰相比,它展现出更高的作战效率和更低的维护成本。

其作战信息中心(CIC)的设计尤为独特,设置在甲板下方,并受到装甲和船舱的保护,即使遭遇攻击也能保持较高的生存能力。CIC内采用环形屏幕,指挥人员通过简洁高效的操作就能协同作战。

该舰的“皮撸子”综合通信桅杆以及四面阵X波段“小盾”系统,都属于相当先进的配置。在动力方面,最上级护卫舰采用了英国罗罗MT30燃气轮机与两台柴油机的组合,这种配置在现代护卫舰中属于中规中矩,性能稳定。

武器系统方面,最上级护卫舰装备了西方主流的作战系统,包括八枚反舰导弹的倾斜发射装置,海拉姆近防导弹系统,一门127毫米舰炮,以及鱼雷发射管。此外,它还可以搭载一架海鹰反潜直升机,这些配置几乎覆盖了现代海军护卫舰的所有基本作战需求。

造舰速度令人瞩目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日本造船工业建造新舰的速度。自2019年首舰开工以来,三菱重工已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建造了八艘最上级护卫舰。这种建造速度已超越了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基本赶上了中国建造054A型护卫舰的节奏。

三菱重工目前每年能够交付两艘最上级护卫舰,预计几年后,其产量将进一步扩大,达到每年交付三艘的水平。根据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规划,到2032年,他们将总共建造十二艘基本型最上级和十二艘升级型最上级。

按照排水量计算,日本的造船工业产能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和韩国,远高于其他所有国家。随着其他西方国家造船业的进一步萎缩,日本向国际市场销售海军舰艇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多,其在全球造船市场的地位日益巩固。

此次澳大利亚获得的护卫舰出口订单,不仅是日本有史以来武器装备出口的最大一笔订单,也是继前两年向菲律宾出口搜索雷达之后,日本又一次重要的武器出口突破。这表明日本在逐步突破“和平宪法”对武器装备出口的限制后,可能正成为西方世界新的“兵工厂”。

在日本政界集体“向右转”的当下,这一趋势更加值得我们提高警惕。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军工体系,乃至整个工业体系,不但在数量上已经全面超越日本,在质量和技术层面,也取得了绝对优势。持续关注,保持领先,至关重要。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爱电竞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