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林彪代号101,那201又是谁
2025-08-03
不卖关子了,201即邓华。
邓华算是我们这边的人。大器晚成”的代表了。
他说,红军时期是他的徘徊期。
自1930年起,我担任了三十六师(俗称“小师”)的政治委员,直至1935年抵达陕北,此后又担任了红一军团第二师的政治部主任。整整徘徊了五年。
当时2师政委是肖华。
尽管师政委与师政治部主任均属师级领导行列,然而在本体制框架内,政治部主任需在政委的指导下履行职责。
这事儿多少刺痛了邓华。
在邓华的心中,肖华无论是在资历还是经历上,都明显不及自己。
肖华是在邓华担任三十六师政委期间,才从地方调任至红军队伍。
邓华踏入组织之际,肖华尚稚气未脱,年仅11岁。
纵然革命事业不拘泥于这些,但换作任何人,心中难免会有些许的不满。
邓华并未久候,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他迅速被任命为115师685团的政委,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遇。
然而,即便怀揣“知耻后勇”的信念,邓华亦未能把握住眼前的这一机遇。
1938年,由邓华指挥的晋察冀第一支队与宋时轮领导的雁北支队实现了合并,正式组建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在此期间,宋时轮担任司令一职,而邓华则出任政治委员。
新组建的四纵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即挺进冀东地区,致力于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
若宋、邓实现延安构想,未来成就无限。
可能因为原因多,事就没做好。
宋与邓未能达成既定目标,延安方面遂派遣肖克前来,以期重新开始,再接再厉。
冀东局势尚未稳定,邓华迎来了他在东北的第二次机遇,这一次,他牢牢把握住了机会。
邓华在东北地区的首任职务,担任辽宁省保安副司令及沈阳卫戍司令的双重职责。
一瞥职务,各位领导便心知肚明:尽管邓华身兼副司令之职,但他的核心职责无疑仍旧是担任那正牌司令的要职。
彼时的辽宁省与今日之景象,已然迥异,呈现出鲜明的差异。
大概是这个位置:
沈阳卫戍部队为冀热辽军区保1旅。
共有四个团队,其中冀东地区包括15团和16团,而晋绥地区则分为32团及其拆分而成的三团与四团。
在这三个团队中,冀东的两个团队与邓华多少有些瓜葛。
邓华原本曾在冀东地区活动,然而这两个团却是抗战的中后期才组建而成的。
晋绥的32团声名显赫,其根基源自于120师358旅的716团。
鉴于他作为核心力量的地位,部队便将其一分为二,分别组建了两个新的团队。其中,绝大多数成员被编入四团,而一小部分精英则另行成立了三团。
邓司令履职伊始,便将保1旅精锐之师的主力四团独立编组,构筑成为崭新的保三旅。
历经半个月的风雨,终于将手头上的家当整理得井井有条,随后便接到命令,要求撤离沈阳。
邓华、保1旅旅长马仁兴以及政委邓东哲,经过一番诚恳的劝说,终于促成了保三旅的成立,从而使得东满地区的肖劲光受益匪浅。
邓华率领保1旅的三个团,并带领一支工人纵队,奔赴西满地区。
这就是邓华初到东北的底牌。
鲁师傅在观摩抗战或解放战争的史料时,往往倾向于与地图相辅相成,细细研读。
为何结合地图看,也不是啥癖好,就是不知那为何处。
各位无需伪装,不查阅资料,谁能说出西满位于何处?
不知道了吧?
不知无妨,鲁师傅擅长化解种种困惑,而西满便在此处担任这一角色。
西满分局当时一手抓富春党政军。
在军事领域,西满分局所对应的是西满军区,该军区由吕正操全面负责统筹。
在西满军区下辖,除设有具备野战军特征的第二纵队和西满独立师外,还设有三个二级分区。
咱先谈野战部队。
为何先提野战部队?
野战部队能打。
二纵不仅构成了西满军区的核心与主力,同样也是东总的主力部队。
二纵由新四军第三师改编而成。
众所周知,新四军第三师乃黄克诚所率,其足迹曾远至东北大地。
众人皆空手前往东北之际,唯有黄大将携带着必备之物同行,其战斗力自是不言而喻。
当西满军区正式组建之际,不仅以第三师为核心组建了第二纵队,更将第三师特务团进行扩编,形成了西满独立师。
西满军区下辖的三个军分区依次为辽西军区、嫩江军区以及兴安军区,其地理位置大致位于此处。
简要介绍下这三个分区,兴安军区。
因为他特殊,所以先提他。
兴安军区乃我国首个由少数民族构成、具备完整编制的军区。
全师均为骑兵编制,总计由一个骑兵师与一个骑兵团组成,战士们骑乘的都是蒙古马,速度极快。他们擅长游击战术,以此为主要作战方式。
嫩江军区下辖四支警备旅,共计一万余人,其主要职责便是致力于剿灭匪患。
辽西军区为西满分局主力。
这支队伍堪称卓越,短短三年间便实现了三级跳的华丽逆袭。
如前文所述,辽西军区下辖仅三个团以及一个工人纵队,无疑属于地方武装力量。
然而,在短短一年间,东野的7纵迅速扩充至两万二千余人,再过一年,其规模又跃升至四野的44军。而1997年成立的驻港部队,其前身正是辽吉纵队。
一年后,邓华同志带领三支精锐部队,崭露头角,成长为东总主力纵队的中坚领导,正是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传奇人物——201邓华。
辽西军区下辖三个军分区,位于此处。
三个军分区地处四平附近,其与四平之战的关联自是显而易见。
或许有人会感到好奇,为何我们与蒋哥一同将目光投向了默默无闻的四平。
放眼地图,似乎并无显著特色,相较之下,国际大都市铁岭则更显瞩目。
无论是抗日战争抑或解放战争,其核心斗争始终围绕着铁路展开。
鲁师傅将中长铁路、四梅铁路以及四洮铁路悉数标注于地图之上,众人一目了然,无需多言,便已心知其意。
这不是四平,这是东北的郑州。
一旦掌控了四平,那么在东三省地区,你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前往。
肯定比兴安军区的蒙古马跑的快。
即便在一战四平中,马仁兴虽然担任副指挥一职,实则执行重任的仍是总指挥钟伟。
钟伟,身为二纵5师的师长,林总曾言,二纵乃东总的利刃之锋,而5师,便是这利刃之锋中的翘楚。
钟伟率六千人围攻四平。
在四平城内,总共有三千余居民,其中以所谓的“铁石部队”最为勇猛,该部队人数达到一千有余。
增派了三百名警力后,剩余的守军均为土匪之流,这便构成了四平的全部防御力量。
6Kvs在3K的竞赛中,最终成绩揭晓,仅有两人成功抵达终点,其余参赛者均被警方截获。
说到了“铁石部队”那就简单说几句。
此“铁石部队”被誉为旗下最忠诚的伪军力量,下辖一个步兵旅与一个骑兵旅,其军官中约有四分之一为八嘎。
他的装备远超普通日军水平,一个步兵连配备多达12挺轻机枪,主要在冀东地区进行扫荡活动。
纵然你自诩再怎么威风,到了45年那会儿,身体终究难以支撑。那场战斗,从一战到四平,仅用了十个小时便宣告结束。
在二战期间的四平战役中,邓华将军亲自上阵,然而,林总对他的表现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在战前的部署会议上,邓华提出,鉴于部队疲乏,装备亦显不足,遵循“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战略原则,对四平之战的看法是:不宜过分纠缠,应考虑适时撤军。
那知道林总一顶右倾的帽子给扔了过来。
鲁师傅提及林总似乎流露出几分官僚习气,然而事情本身并无大碍,只需将道理讲明即可。
二战期间,针对四平之战,林总从军事角度出发,并不倾向于发起战斗。然而,这位老人家,还是……获取谈判主动权提出将“四平街”改为“马德里”。
因此,请停止诋毁年长者能力不足的行为,这种做法是有意为之的。军事服务于政治。
林总满腔怒火无处发泄,恰逢邓华及时出现。
尽管遭受了责骂,在二战的四平战役中,邓华依旧未能成为焦点人物。
马仁兴领衔,率领一团力量担负起铁西区的防御重任,而邓华则率领剩余的部队灵活机动,随时准备提供增援。
在二战四平战役结束后,我军撤出四平。邓华将军率领自己的“三核桃两枣”部队,以战斗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了有效的反蚕食作战。
在短短一年间,不仅成功击溃敌军两个团,更成功创建了保二旅。
在二战四平战役结束整整一年之后的1947年4月,由保一旅、保二旅以及前文所提及的西满独立师共同组建了辽吉纵队。邓华将军被任命为纵队的司令员,而陶铸同志则担纲政委一职。
辽吉纵队,虽依旧隶属辽吉军区编制,然得益于西满独立师的融入,其性质已初步具备了野战军的特征。
这支新成立的辽吉纵队不久便面临了新的考验,那便是四平之战的三次激战。
尽管邓华前两次均率队参与,然而毕竟作为地方部队,其角色更多是充当预备队。
三战四平是邓华首次登台。
辽吉纵队一经成立,短短一个月内便经历五场激战,其中四次攻克敌阵,一次成功抵御敌攻,五场战斗均以胜利告终。
全纵队士气高昂,几乎要破空而上,直欲捅破苍穹,若非政委陶铸的严控,他们竟以一队之众,跑步直抵南京,竟敢闯入蒋介石的总统府。
1947年夏季,随着5月的攻势拉开序幕,邓华率领部队挥师南下。自5月13日起,历经三日的激战,至5月15日,我军在郑家屯一举击溃了陈明仁所部三个营。
林总未料到地方部队如此强悍。毕竟,当时蒋哥那边的一个军实力,相当于我们这边两个纵队。
郑家屯地区虽仅有陈明仁所部一个师,其兵力与辽吉纵队相差无几,然而装备水平却远超我方。
林总特地致邓华一封电报,以表达对辽吉纵队取得歼敌辉煌胜利的祝贺之情。
鲁师傅指出,林总未曾料到邓华表现竟如此出色,此言不无道理。
正当邓华率部对陈明仁的八十七师展开猛烈攻势之际,一纵和二纵则在怀德之地,与陈明仁的八十八师和九十一师展开激烈交战。
尽管一纵二纵将陈明仁所辖的两个师尽数收编,林总却并未颁发出庆贺的电报。
如前所述,二纵的前身乃新四军第三师,亦即通常所说的下一纵队。
一纵队,作为东总前期唯一的直属纵队,堪称东总的绝对精锐,亦即万岁军的前身,其司令官为李天佑。
初建之际,一纵由三大主力构成:首先是梁兴初所率领的山东一师,其次为新四军第三师彭明智指挥的第七旅,以及万毅指挥的东北军部队。
山东一师若追击,可直追至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而乌江的强渡、泸定桥的飞夺,均为该团所成就。
全面抗战爆发之际,115师685团历经改编,成为平型关战役中的主攻部队。
林总的老部队根正苗红。
一二纵队奋勇出击,在怀德之战中,对陈明仁的两个师实施了重创,八十八师全军覆没,九十一师则仅剩残部逃逸。
陈明仁率领的71军在抵达四平之前,便遭遇了重大损失,沿途已有两个多师不幸覆灭。
该军下辖的三个师分别为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以及第九十一师。
邓华于邓家屯成功击溃了敌军三个营,而一二纵队在怀德之战中,基本消灭了敌军的第八十八师和第九十一师。
三战四平背景。
于四平城外妥善安置陈明仁之后,辽吉纵队与一二纵队顺利会师,共同向四平城进发。辽吉纵队选择双庙子作为其驻扎地。
在四平周边的障碍一一被清除之后,东路总指挥果断下令,启动了对四平的攻取行动。
邓华受命与一纵协作。
此命令合理,虽属革命工作。有时真分三六九等。
在面临严峻的考验,需要投入激战之际,辽吉纵队这支地方部队,理应与主力部队紧密协作。
纵队司令邓华与李天佑,虽同属此职,然邓华仍需遵从李天佑的指挥。
战前敌情是由东总推测出来的。
陈明仁71军三个师,共三万余人。
怀德损失过万,郑家屯三营受损。四平守军最多一万五。
有人质疑,怎会高达一万五?他们坚信,顶多不过一万二,再无可能增加。
当敌情通报抵达邓华手中时,他总感到一种不安定的情绪在心头萦绕。
为解除心中之惑,邓华下令侦察部队展开深入侦查,务必捕获一名连长级别的军官以上。
侦察部队果然表现卓越,成功潜入四平城,并将一名连长生擒归来。
消息令邓华惊愕。不是一万五,一万二,而是三万。
陈明仁不是被搞掉一万多了吗?
怎么还有这么多?
在东总清四平的周边地带进行围剿之际,陈明仁得以暂享约半个月的平静喘息。
短短半个月内,陈明仁不仅将暂编第三师并入71军序列,更指挥54师退守四平,再加上保安部队的力量,总兵力已超过三万之众。
得知此消息,邓华不禁皱眉,颇感棘手,不知如何是好。
依照常规逻辑,一旦察觉敌情有所变动,自当向上级呈报,并请求增派人手。
二战四平林总怒斥事仍记忆犹新。
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邓华最终鼓起勇气,向李天佑倾诉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邓华表示,老兄,四平城内驻有超过三万敌军,估计我们两个纵队要想攻克四平可能力不从心。不如向上级提交一份报告,请求再增派一个纵队支援?
李天佑并未理会邓华,或许在他心中,地方部队自有其特性,行事谨慎,顾虑周全。
邓华感到颇为扫兴,遂独自向东总发出电报,提议东总增派一个纵队。
邓华的电报已然发出,然而林总并未予以理会,仅是将第六纵队的第十七师调拨前来,参与攻城行动。
攻城启幕,李天佑如此部署:
一纵一、二师在四平西南主攻。
辽吉纵队在四平西北突击。
一纵三师在四平东辅助突击。
六纵十七师为四平东南预备队。
注意细节。
辽吉纵队与一二纵队成功会师,随即向四平方向发起进攻。在四平战役爆发之前,辽吉纵队驻扎于四平南部的双庙子地区。
在双庙子期间,辽吉纵队构筑了众多防御工事。然而,战事爆发后,李天佑将邓华调至西北战线。
邓华对此安排心存不满。
在发动全面攻势之际,邓华指挥辽吉纵队第三师率先攻占飞机场,以此切断敌人的空中支援。机场一旦攻克,对四平的决战攻势便随之拉开帷幕。
半小时后,一纵一二师进市区。辽吉纵队与一纵三师屡攻不下。
邓华此处无突破之由。
李天佑被调往辽吉纵队二师,驻防于城东北一隅。直至总攻的号角吹响,他随即接到命令,即刻返回至城西南阵地。。
邓华所述,二师在投入总攻之际,竟未对地形进行一番细致的勘察。
陈明仁决心强烈,迫使士兵发起了巷战。
在历经多日围攻而未能攻克四平城之际,我军的预备队17师毅然加入战斗,接替了伤亡惨重的第一纵队一师。
6月14日,战役的总攻正式拉开序幕,直至21日,东路军仅成功控制了四平市区的四分之三。
即便六纵剩余的两个师——十六师与十八师——投入战场,接替伤亡惨重的一纵一二师,亦无法扭转战局。
蒋哥为解四平之围,特调集十个师力图救援,李天佑因而被迫从辽吉纵队中抽调两个师南下支援,此举使得攻城部队的人数更显不足。
6月29日,停止攻击,撤军四平。
战后,林总向领导层详细汇报了激战13天的战况,我军共俘虏及击毙敌军三万余人,而我军自身伤亡则超过一万余人。
解放军政治学院编纂的《战役战例选编》中记载:在历时半月的四平攻坚战中,我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人数达到一万三千余人,同时共歼灭敌人一万七千余人。
在四平攻坚战中英勇指挥的第一纵队第一师参谋长丁甘如将军回忆道,在那场激战中,我军共承受了四万人的伤亡。
当时汇报给蒋哥的是歼敌五万,伤亡七千。
无论数据如何四平战后,四平成为无可争议的血城。
不论任何一方在统计时,都未曾将四平的民众计算在内。
历经三战四平的硝烟之后,一个月的光阴流转,辽吉纵队正式完成了改编,蜕变为第七纵队。
短短三年间,原地方部队的三个团已蜕变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三个师的强大纵队。逆袭成功,从地方到主力部队。
三战四平的阴影未久笼罩第七纵队。
正当辽吉纵队成功改编为第七纵队之际,我方捷报接连不断传来。
刘邓大军在鲁西南战役中,成功击败了蒋介石的九个半旅,而陈谢部队则勇猛地强渡黄河,直捣豫西腹地。
在关外之地,秋季的攻势已然全面展开,旨在大量歼灭敌军,进一步拓宽解放区的版图。
邓华第七纵队收到的命令仅是摧毁北宁铁路,阻截新六军。。
与七纵并肩攀升的八纵、九纵亦一举攻克了两整个及半个师的敌人。
领导可能觉得七纵不行?
接到指令的邓华心中颇有微词,遂率领第七纵队自郑家屯起程,勇当先锋,抵达了一分区所在的康平驻地。
七纵任务仅破坏铁路。邓华不服气,想出搂草打兔子的主意。
铁路必须予以摧毁,沿途遭遇的任何敌人,无论其数多少,均需一一予以清除。
法库守军乃首兔。
短短一小时之内,我方便将177师全数歼灭,而敌我双方的伤亡比例竟高达11比1。
尽管我们成功夺取了法库,然而,由于缺少东总的指令,即便取得了胜利,心中依旧充满了不安。
不久便消除了众人的忧虑,林总及时传下了嘉奖令,赞誉七纵部在战场上展现出极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邓华拿着嘉奖令,精神抖擞。
10月1日,法库县迎来庆典;10月7日,彰武县同庆;10月10日,新立屯地区共襄盛举;黑山县亦沉浸在喜悦之中。
在黑山战役中,敌我双方的伤亡比例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20:1。
十日四城,斩敌八千。
十天之内,我们不仅攻下了四座城池,还成功将破坏铁路的任务交托给了他们。
林总觉得邓华不错。
攻下新立屯和黑山后,七纵休整五六天。
目睹兄弟部队纷纷建功立业,第七纵队全体将士无不深感时不我待,紧迫感油然而生。
16日占阜新,17日占新丘。
自10月1日攻克法库以来,短短17天内,我军连下六城,共歼灭敌军三个师。
这些战斗,无一例外地超出了指令范围,然而令人惊喜的是,我们不仅勇敢应战,更奇迹般地取得了全部胜利。
蒋哥那将军能动否?
原本预定着将继续叙述战锦州与塘沽的篇章,然而目睹文稿字数已逾五千,便决定暂且搁笔,待他日再续前缘。
战锦州、塘沽后可勉强写篇。
自邓华同志自湘南起义投身红军以来,从未有此刻之畅快淋漓。
原是政委,冀东曾败北。
终于抵达了东北,此前由于长期身处地方部队,一直受到诸多掣肘。
辽吉纵队经改编后,第七纵队正式成立,邓华终于迎来了独自领兵作战的契机。
连续17日攻下六座城池,这一壮举充分彰显了邓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更是一位卓越的战将。
连续17日攻下六座城池,是对自己实力超越李天佑的最佳证明。
连续17天连克六城,实乃吹响我担任四野四大兵团长之一的最佳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