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福建舰再添新技能!可如一级赛车般保障舰载机,出动频率直线上升
2025-11-23
中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终于在11月5日正式投入使用,这个大事儿不仅意味着中国海军的航母发展进入了“三舰客”的新阶段,还代表着我国在大型水面舰艇核心技术上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肩”再到“领跑”的重要转变。
在福建舰的众多新颖技术里,“一站式保障”技术特别引人注意。这项为了提升舰载机出动频次而专门研发的创新方案,彻底打破了传统航母上舰载机保障的工作方式,为福建舰在远海作战中占得优势、增强海上打击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站式保障”这个说法,其实最早是从赛车圈儿里传出来的,比方说F1赛车比赛,为了争个先,赛车会在“确保站”里同时搞定加油、换胎和常规检修,整个流程就像闪电一样,只用6到12秒,效率特别高。
中国的科研团队把这个效率高的保障思想,别出心裁地用在航母设计上了,在福建舰的飞行甲板上,他们巧妙地安排了十多个“一站式保障区”,让维护和支持工作变得更便捷高效。
这些保障区设置在飞行甲板的艏部到艉部的关键位置,每个区域都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保障能力。舰载机一着舰,不用四处跑,只要停在保障区里,就能完成加油、挂弹、通电检查、维修保养等所有准备工作。保障结束后,直接滑行到弹射起飞的位子,立马投入下一轮战斗。
这种“停一回,全搞定”的保障方式,彻底减轻了舰载机的保障流程,显著缩短了出击的准备时间。
简单来说,这种“一站式保障”方式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它具备三项独特的技术优势。
好多了,这种“一站式保障”办法,厉害就在它可以大大减轻舰载机对牵引车的依赖。在以往保障作业时,舰载机要跑到不同地方,得靠牵引车帮忙对接,这个过程常常耗费不少时间。
福建舰经过优化飞行甲板的布局和机务站的位置安排,为舰载机设计了顺畅的滑行路线。特别是在少量舰载机连续多次出动的情况下,舰载机还能靠自己的动力顺利滑行进出保障区域,省去了牵引车牵引的步骤,这样一来出动再次准备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
其次,实现了舰载机不用挪动就能完成全部保障工作。福建舰在每个保障区域都集中布置了油料、气体、电力、液压等各种舰面保障设备,舰载机无需换位,就能原地完成加油、通电、挂弹、检修等所有操作。这种“原位保障”方式彻底削减了舰载机在不同区域间移动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甲板上的作业效率。
最后,借助科学的安排,减少了各项保障任务之间的相互干扰。福建舰对舰载机重新出动的保障流程进行了细致的拆分,结合多任务同时进行的空间布局规划,对飞行甲板的整体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确保各类作业在同一区域内同步进行时互不干扰,避免了以往保障中因为作业交叉带来的效率瓶颈。
这些技术特点,最终变成了福建舰真正的作战优势。与传统航母的保障方式比起来,这些优势主要在作战能力、人员部署和成本管理这三个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作战实力方面,福建舰大大减少了舰载机返场后的调动频率,这样一来,飞行甲板上的作业效率明显得到了提升。
福建舰扩展了飞行甲板大小,采用了更紧凑的舰岛,减少了一台飞机升降机,为舷侧停机区腾出了更多空间。舰载机回收后,可以直接滑入艏部或右舷的保障区接受维修,保障完成后,不用再挪动其他舰载机,就能自己滑到弹射器上准备起飞。
在普通的航母上,舰载机收回之后,往往得多次调整位置,才能腾出空位进行作业,光调度这个环节就会耗费不少宝贵时间。
这种效率的提升,最终体现在舰载机的出动次数上。外界普遍估计,福建舰的舰载机出动准备时间能节省三分之一,出勤能力也有了显著增强。在12小时的作战周期内,福建舰最多能协同出动超过120架次的舰载机,比辽宁舰和山东舰的90架次上限高出不少。
如果要进行全天候24小时作战,福建舰还能连续4天保持每天百余架次的舰载机出动。这种长时间保持的打击火力,在远海作战时,完全可以占据压倒性优势。
在人员安排和预算管理方面,“一站式保障”技术也同样带来了明显的好处。
因为舰载机不用在不同区域里面来回跑,福建舰就省掉了牵引和系留那些繁琐的环节,不但减轻了牵引员和系留人员的工作强度,还直接减少了牵引车司机的数量。
与此同时,保障区集中供给的油料、气体、电力以及液体保障资源,也大大缩减了甲板上操作和管理人员的规模,一边提高了效率,一边降低了航母的整体使用成本,达到了战斗力增强和经费节省两个目的。
可以说,福建舰“一站式保障”技术的顺利应用,不仅让舰载机的出勤次数有了明显提升,也为我国后续的航母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以复制、还能不断升级的技术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