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资治通鉴》:李光弼治军严明却寡恩,严而无恩失人心,管人事理要兼恩威
2025-10-07
《资治通鉴》启示:李光弼治军之鉴——严而无恩失人心,管人事理需兼恩威
在历史的长河中,《资治通鉴》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以其深邃的智慧照亮了无数后人前行的道路。其中,唐朝名将李光弼的治军故事,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严而无恩,终失人心;管人事理,需兼恩威。
李光弼:治军严明的典范
李光弼,这位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人物,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严明的治军风格,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自幼为人严肃、深沉而刚毅,擅长骑射,喜读《汉书》,治军极严。初入军旅,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素养,后因击败吐蕃、吐谷浑的功劳,进号云麾将军,逐渐在朔方军中崭露头角。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李光弼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太原之战,面对史思明七万余精兵的围攻,他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他严令士卒严守城池,同时积极构筑防御工事,挖掘地道,制作石炮,以弱守强,最终成功守住太原,歼敌七万余人,取得了平乱战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此役不仅彰显了李光弼的军事智慧,更体现了他治军严明的成效。在他的带领下,唐军纪律严明,士气高昂,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而无恩:失人心之困局
然而,李光弼的治军之道,虽以严明著称,却也因寡恩而陷入失人心的困局。他治军严整,事无大小,皆依法论处,决不姑息。这种严格的军纪,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军队的战斗力,但也让许多将士心生畏惧,甚至产生怨恨。
朔方军左厢兵马使张用济屯河阳,李光弼以檄召之。张用济认为朔方军并非叛军,李光弼却乘夜而入,对其见疑甚深,心中不满。他与诸将谋以精锐突入东京,逐李光弼,请郭子仪复任。虽最终因仆固怀恩和康元宝的劝阻而作罢,但此事足以反映出李光弼的严明军纪已让部分将士心生不满。
更令人唏嘘的是,李光弼后来处斩了张用济。张用济单骑来谒,李光弼却责其召不时至,将其斩首。这一举动,虽然维护了军纪的严肃性,但也让其他将士对他更加敬畏和疏远。此后,朔方军将士虽表面上服从李光弼的指挥,但内心却充满了不满和怨恨。
仆固怀恩,这位勇猛无敌、却刚愎自用的将领,对李光弼的威严军令既感厌恶又心存恐惧。他野心勃勃,企图取李光弼而代之。在邙山之战中,仆固怀恩拒不听从李光弼的军令,不在洛阳城北邙山而在平原布阵,致使唐军大败。此役后,唐军各部相继引还,只有李光弼与王思礼整敕部队,全军以归。然而,战后鱼朝恩却把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而李光弼也因仆固怀恩的叛变和战败而受到牵连,被迫交出兵权,仕途从此走下坡路。
恩威并施:管人事理之真谛
李光弼的治军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严而无恩的弊端。在管人事理的过程中,恩威并施才是真正的智慧之道。恩,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赢得人心;威,则能树立权威,确保秩序。只有将恩与威相结合,才能打造出一个团结、高效、有战斗力的团队。
历史上,许多杰出的领导者都深谙恩威并施之道。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治蜀堪称典范。他对蜀地百姓关怀备至,重视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同时,他礼贤下士,对有才能的人不拘一格地提拔任用。然而,诸葛亮治军理政也极为严格,制定了严明的律法,对违法乱纪者绝不姑息。街亭之战中,马谡违反诸葛亮的部署,导致军事行动失败。尽管马谡与诸葛亮私交甚好,但诸葛亮依然严格按照军法将其斩首,以正军法。这种恩信与严法相结合的治理方式,让蜀汉在三国鼎立的局势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同样是一位恩威并施的明君。他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开明的政策,任用少数民族将领,通过和亲等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护。在朝廷内部,他广纳谏言,虚心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对直言进谏的魏征十分敬重。然而,李世民的威严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对于违法乱纪的官员严惩不贷,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例外。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但当他犯了法,李世民也依法进行处理。这种恩威并施的治国之道,让唐朝走向了繁荣昌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现代启示:恩威并施在管理中的应用
李光弼的治军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对现代管理的宝贵启示。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团队领导,恩威并施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企业中,领导者既要关心员工的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又要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团队的正常秩序。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团结、高效、有战斗力的团队,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例如,某知名企业就非常注重恩威并施的管理策略。他们不仅为员工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和团建活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他们也建立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晋升和奖励,对违反规定的员工进行批评和处罚。这种恩威并施的管理方式,让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结语
《资治通鉴》中的李光弼治军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严而无恩的弊端和恩威并施的智慧。在管人事理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树立权威,确保秩序;又要关心下属,赢得人心。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团结、高效、有战斗力的团队,实现事业的成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恩威并施,方能成就大业。让我们铭记这一历史教训,以更加智慧和成熟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管理中的各种挑战。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编纂完成。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华文明史纲。书中不仅记载重大政治事件,更深入剖析统治者决策得失,如对“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详细记录,为后世提供治国镜鉴。
《资治通鉴》以“宁失于繁,毋失于略”为原则,文字简洁凝练,叙事生动。如“完璧归赵”“围魏救赵”等经典篇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司马光以正楷手书全稿,草稿盈两屋,其严谨治学态度与文学造诣,使这部史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跨越千年的智慧宝库。翻开书页,仿佛置身历史长河,与司马光共话兴衰,与古人共鉴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