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俄军狂轰滥炸三年半!乌军战略机场为何毫发无损?秘密经验大公开
2025-08-09
乌克兰西部,赫梅利尼茨基州的斯塔罗康斯坦丁诺夫机场,如今俨然成为一个显著地标。它在激烈冲突中持续存在,面对俄军猛烈攻势,始终没有倒下。
就在近期,8月5日至8月6日,俄方发动了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袭。数百架无人机,加上多枚Kalibr导弹和“匕首”空射导弹,三轮打击接连落下。
然而,这座机场依旧屹立不摇,保持着正常运转。俄罗斯媒体自己都曾称其为乌克兰境内“最坚不可摧”的设施,这并非空穴来风。
冲突爆发三年半以来,俄方对它的轰炸从未间断。斯塔罗康斯坦丁诺夫机场的战略价值极高,它是俄乌对峙中的一个关键核心目标。
这座机场为什么能经受住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持续打击?它凭什么在战火中保有这份韧性?它的存在,无疑是这场冲突中值得深入探究的现象。
俄军为何执念
俄方之所以反复攻击此地,原因在于其认定的多重战略意义。这不仅仅是一片跑道,更是乌克兰抵抗的重要支点。
俄罗斯媒体曾报道,斯塔罗康斯坦丁诺夫机场是西方支援乌克兰物资的核心集散枢纽。大量外部军事物资由此集结,再分发到前线。
俄方还认为,这里是乌克兰空军对一线部队提供空中火力支援的关键节点。机场部署了包括F-16在内的多批战机。
同时,乌军现役的Su-27和MiG-29等苏制战机,也在这里接受维护保养。机场地位,无疑牵动着乌克兰的整体空战能力。
更有一点,俄方将该机场直接认定为乌军袭击克里米亚大桥所用“风暴阴影”导弹的发射基地。因此,它成了俄方报复性打击的首要目标。
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尤里·伊格纳特曾就俄方一次袭击公开表态。他表示,斯塔罗康斯坦丁诺夫机场“令敌人颇为忌惮”。
伊格纳特进一步解释:“其实并不仅仅是机场本身。”他强调,“还有我们执行打击任务的军事飞行员让他们感到不安。”
飞行员能从这里对敌人发起“最痛苦的打击”,这充分表明机场作为作战平台的核心价值。
地下堡垒
机场之所以能承受住如此密集的轰炸,关键在于其坚固的防御工事。它并非普通机场,而是按北约标准改造的。
跑道长度达到2500米,足以供各类先进战机起降。但核心防御,远不止于此。
乌军在这里新建的机库,墙体厚度超过两米,采用混凝土加固。这些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抗爆能力。
机场还拥有工程防爆结构、环形防护带以及完善的防空设施。这些构成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俄国退役少将弗拉基米尔·波波夫,对这些防御工事有过详细描述。他指出,机库大门由两块活动板材组成。
每块门板重达25至30吨,沿着轨道滑动开启。这样的门,能有效抵挡常规武器的冲击。
波波夫还提到,机库上部的钢筋混凝土拱顶上方,覆盖着3到5米厚的土堤。这进一步吸收了爆炸能量。
掩体之间并非紧密相连,而是相隔300到500米。这种分散布局,避免了连锁毁伤。
波波夫少将因此判断:“使用常规武器摧毁这个军用机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常规手段只能让它暂时失效。
即使动用大当量核弹,容量为5-7万吨的核弹,也需要4到6枚才能彻底摧毁这座机场。
灵动战术
除了硬核防御,乌军的灵活战术也至关重要。这使得俄军的空袭常常扑空,难以命中关键目标。
乌克兰航空研究员米哈伊洛·日罗霍夫曾向BBC透露了秘密。他直言:“对俄罗斯来说,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飞机。”
但问题在于,“他们打不中它们。”日罗霍夫解释,俄军袭击来临前,所有飞机都会紧急起飞疏散。
如果机场受损无法降落,飞机就降落到其他备用机场。俄军每次袭击的,往往是一个空置的机场。
德国《图片报》也曾报道,乌克兰为保护苏-24战斗机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每24小时就将其转移到不同机场。
这种高度机动的部署策略,让俄军难以锁定并摧毁乌军的空中力量。即便轰炸机场,效果也有限。
而且,机场受损后,乌方通常能在数天到数周内恢复正常运作。这表明其修复能力也很强。
俄罗斯的反制
俄罗斯军队也并非没有对策。他们调整了策略,通过持续的袭击来消耗乌军。
俄军每月一到两次定期打击斯塔罗康斯坦丁丁诺夫机场,试图耗尽乌军的防空力量。每一次拦截都消耗防空弹药。
同时,俄军也力求摧毁机场的关键基础设施。即便不能炸毁飞机,也要削弱其长期作战能力。
在这种持续消耗中,俄军也取得了局部战果。2024年11月的袭击,曾导致多名北约教官死亡。
近期,7月28日的袭击,发生时机更为关键。当时正有北约运输机在机场卸货。
这次袭击达成了最大化的毁伤效果。它表明俄军正在寻找乌军的脆弱时刻进行精准打击。
结语
斯塔罗康斯坦丁诺夫机场的故事,超越了简单的军事对抗。它呈现了冲突中攻防双方的持续适应。
机场的韧性,印证了乌克兰在巨大压力下的防御智慧。它有效结合了坚固工事与灵活战术。
俄罗斯投入巨大,却未能彻底摧毁这个核心目标,这反映了现代战场上复杂多变的一面。
这不仅仅是一座机场的命运,更是战术选择和战略僵持的缩影。它告诉我们,战争远非单向的碾压。
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防御,背后是人力的投入和智慧的运用。而那些看似无法攻破的目标,也并非完全没有代价。
观察这场围绕机场的攻防拉锯,人们或许会对战争的残酷与韧性,有更直观的感受。它将如何发展,仍在持续。